橫跨半年的職涯教練諮詢體驗

Henry Feng
May 27, 2024

--

從2018年抵達美國後到至今,我時而偶發時而經常地扮演一個諮詢者的角色,很多學弟妹透過不同的方式與媒介找到我,可能是透過文字訊息或是視訊語音等方式向我尋求幫助或是討論他們在美國求職工作的各種問題。我很喜歡分享,也喜歡有質量的互動,如果讀者帶著充滿洞見的問題來向我求助,如果我有時間,我很樂意在我文章分享的內容之上,繼續添磚加瓦(但當然大多數的時候我很忙碌,也會漸漸開始懂得如何拒絕或是尋求一些方式更有意義的衡量與量化我的時間)。

我自己反而很少成為一個被諮詢、尋求諮商的人。在身邊很多朋友、甚至在台灣島嶼的一些友朋們擁抱自己的心理壓力跟正視自己心理健康之際,我目前也還沒有覺得有需要進行諮商的必要。但在去年年尾時,我看到了資料科學界的前輩Nina結束了在資料分析領域的深耕,經過一些時日的沉潛,自己出來開設了職涯教練(Career Coach)的服務,加上年底有課程的優惠,我立刻二話不說就報名了,主要也是想要把自己放在一個諮商的環境裡面,去體驗看看我作為一個被諮商者,能和Nina在八個時段的對話中,在心境上有沒有什麼樣不同的改變與成長,也想要從一個很常給別人諮詢的角色,轉換到客體,去體察諮商究竟能幫助我到怎麼樣的程度。

流程簡介

整個報名諮商的流程非常流暢,Nina安排了兩場的前置討論,確認意願跟介紹整個服務,接下來繳費系統對接Stripe,非常方便刷卡付費,付款完成後,會收到一份問卷,裡面有許多關於個人背景的調查與想要從這個諮商中獲得甚麼樣子的成長,好方便職涯教練在課程正式開始前多認識被諮商者。

整個完整的諮商規劃是八堂課,每堂課程大約是五十分鐘,都是線上進行,其中間隔可以一周到兩周,Nina的建議是一開始可以一周一次,隨著彼此熟悉跟開始確立一些默契後,可以依個人需求調整成較長的頻率。

整個五十分鐘通常會由被諮商者(我)去設定要討論的議題與方向,教練則會聆聽、提問、歸納、分享觀察、給出建議(如果我願意讓教練給建議),整個流程比較像是教練透過不同的方式去從旁協助被諮商者在很多混亂的思緒與問題中,找到數條較可以被理清楚的線性邏輯,然後最後可以共同找出在下次碰面前的行動方案,當然沒有行動方案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心得與自我覺察

由於是第一次諮商的體驗,以下就簡單歸納幾個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感受,這些感受想當然爾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但希望能過文字的轉化,給讀者一些比較寬泛的統整,或許可以讓讀者有進一步的共感,去體察自己是否也會想要經驗類似的諮商旅程。

職涯諮詢作為一種釐清

我覺得職涯教練的會面很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幫助我去釐清當下的狀態和短期內未來的走向與安排。在會面的時段裡,我會透過不斷的訴說與分享,無形中逐漸淘選出對於當下和短期未來的我重要的事情。小至我對於某個工作卡關的感受與可能的解方、我時間安排的邏輯、大至三到五年的人生到底甚麼是對自己來說重要且充滿意義的。我自覺本人對於自己追求的事物有較清楚的藍圖的,但在每次諮商的情境裡,有點像是透過複述,不斷強化這個腦中藍圖的線條與邊界,一個自我辯證,越辯越明朗的過程吧!

職涯諮詢作為一種陪伴

這次整個職涯諮詢的週期橫跨我決定搬到紐約、實踐搬家的過程到正式定居的旅程。我算是有意識的讓教練可以陪伴我走過這趟旅程,前幾個時段就大量分享一些我為什麼決定搬去紐約的原因與顧慮,中期主要就是工作與搬家平衡間的一些壓力釋放,到後期則是傾吐一些搬來紐約後如何適應的一些體驗與取捨。能有一個教練在一個獨一無二的時段裡,可以聽我講這些事情是一個很私密與舒服的體驗,雖然教練可能沒有經歷過這樣的變動,但本身存在於視訊畫面的對面就擁有一定的份量了!尤其我在西雅圖沒有太多可以說走就走的朋友,有時候把一些壓力和徬徨說出來,的確在心理上是可以讓我更有餘裕面對一些很阿砸的事情跟繼續把遷移的目標完成。

職涯諮詢作為一種強迫機制(Forcing Function)

在教練諮詢後半部分,我與Nina也逐步開始設定一些待辦事項與目標,希望可以在下一次的諮詢前完成。我個人覺得這應該算是找職涯教練的重頭戲吧 — — 讓教練成為「教練」,幫助被諮詢者確認一些可實踐的行動方案,然後在有限的時間裡達成。我大多數的2024年第一季目標都圍繞著「知識變現」的副業開展,也算是有成功的在教練的幫助下完成了兩季帶狀課程的開設、招生與教學,努力建立起課程的流程與運作。但也是有沒有達成的目標,像是在四五月搬到紐約後完成LLC的設立,這個目標沒有如期完成,但也有在最後一個諮詢時段建立起一些行動項目可以在第二季結束以前逐步功克吧!

如此的強迫機制某程度上也幫助我映照我作為他者導師/諮詢者時候的心態。要監督被諮商者/導生、推動他們突破原本舒適範圍的靜摩擦力、讓他們有意願達到彼此設定的目標並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我算自詡是有紀律的人了,有時候事情一多還是會犯懶,而錯失目標期程。或許在我未來凝視導生的同時,在雙方合意下,如何去拿捏寬容與嚴格的平衡,是需要更大量的練習,如何有效率地刺激被諮商者的完成進度與配置適當的壓力在被諮商者身上,一起達到雙方都想要的目標與里程碑。

職涯諮詢作為一種觀察

這是一個附加的體驗,因為我一直想要成立自己的職涯教練相關的公司,在和Nina互動的過程裡,我得以觀察與詢問成立公司的前中後大小事,有點像是透過諮詢的時段,求教與獲取整個創業經驗的機會,更了解成立個人公司需要做的事情、準備、心態和如何與政府打交道,也算是某程度上繼續強化我想要真正創業的動機與實踐的每一步投入吧!Nina對於分享整個心路歷程也是很大方,在某些諮詢的時間轉折點,有彷彿回到我過去訪問她時候的感覺,是蠻有趣的主客易位。

你適合找職涯教練嗎?

感覺在台灣人的想像裡,職涯教練是一個比較少出現的選項,我也覺得它應該不像心理諮商主動被動的推力都有,更多的是一個人在職涯的某個時間點,被卡住了、有聆聽、被建議的需求,職涯教練才會在很後面的思考流程中依稀浮現。我覺得職涯教練是個很當下性的一種互動模式,感覺這八堂諮詢橫跨了半年,我有達到很多在過往設定下的目標,也有一些沒有達到的,但多少要歸因於有教練在旁作陪與引導,我沒有那麼自信地畫上因果關係。現在回想起來,或許教練在某些對的時間點出現與存在、創造那樣的空間,讓我得以傾吐與給自己反饋,對那個階段的我就是彌足珍貴的吧!而如果你需要那樣的人出現在你渴望陪伴的時空裡,那麼找職涯教練或許對你來說會是一個很好的投入與投資了!

如果大家對於Nina的服務有興趣,歡迎大家可以去搜尋 The Wayfinding Journal,應該都是可以免費和她約時間聊聊,如果覺得她適合現階段的你,開展一段合作關係也是挺好的,如果不適合,當作有個人可以免費和你聊天也不錯!

我六七月的線上公開課也開始熱烈報名啦!歡迎點入Medium置頂文章報名!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 on Unsplash

--

--

Henry Feng
Henry Feng

Written by Henry Feng

Sr. Data Scientist | UMN MSBA | Medium List: https://pse.is/SGEXZ | 諮詢服務: https://tinyurl.com/3h3uhmk7 | Podcast: 商業分析眨眨眼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