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屬於你的商業分析個人作品網站
前言
前一陣子寫了篇疫情之下的畢業生求職指南,提到相對少的畢業生或是商業分析研究生有概念打造自我獨特性的思維,造成履歷大同小異、無法在人資關甚至後續的面試突出,經歷分享上也看不出面試者對於資料分析的熱情。
一個屬於你的資料分析個人網站或許無法在你的求職過程中與「拿到錄取」有百分之百相關,但我相信有心製作一個個人網站的求職者,即Portfolio Website,在求職路上一定是超滿高度自覺、規劃性極強的,而培養如此「打造個人獨特性」的思維模式,在找工作的旅途中一定是加分項。
做一個個人作品網站的好處有甚麼呢?以下分為淺層與深層的好處簡單論述:
淺層好處:現在很多的求職系統中,會有一些欄位讓你可以選擇性的放入你的Github、網頁、個人額外想要表達的字句;而這些欄位正是你可以放入個人作品網站連結的地方。雖然我無從得知,多放一個連結是否能增加職位申請被看見的機率,但我相信在眾多面試者中,如果你有附上個人網站連結,而其他人選擇空白。這樣的差異應該會讓人資在你的申請上多停留幾秒。
深層好處:在我一年的商業分析求職旅程中,我認為個人網站對我求職投射出的正面影響是落點在你與其他的前輩或學長姊互動的過程裡。一個邏輯清楚、資訊豐富的個人網站是你在進行Linkedin陌生開發時,讓你的邀請訊息突出的途徑之一。我會習慣在發送給陌生聯絡人的短信中附上我的個人網站連結,以一個網站明示我對於資料科學、商業分析的熱情,而個人作品網站也往往會成為我與不同的前輩聊天中很好的話題,包含請對方提供一些對於網站的想法建議,進而開啟對話的契機。
即便是我現在成為一些求職者想要連結聊天的對象時,如果對方有在邀請中附上他的個人網站連結,我會花多幾分鐘的時間點入他的網站,我也會更有意願想要他深談下去。
本文適合對象
1. 在求職的商業分析畢業生們,或許現在是個好時機思索看看建立一個個人網站、拉出你獨特性,在這個職缺少、招聘被冷凍的經濟低谷,一個網站或許能創造多一點你被看見的機會。
2. 你即將出國就讀美國商業分析研究所,現在應該是相對比較空閒的時間點,可以試著在腦中擘劃個人網站可以放的「素材」,並且著手開始整理你手中已經有的「作品」,並且跟著我接下來的思考邏輯,啟動你的個人網站創建計畫。
3. 你不一定要是商業分析相關領域的學生,這篇文章有些觀念也是互通的。不管你是電腦科學、產品管理、行銷、企管專業,透過個人網站樹立自己獨特性,如此核心價值不會因為你的科系迥異而有所差異。
基本心態與觀念
第一、你不一定要會寫程式才能建立自己的個人網站
這個心態很重要,跟很多人交流的過程中,架設網站和會寫程式時常被畫上等號,並且成為許多人在採取行動前,讓自己裹足不前的高牆。然而,千萬不要被「你沒有程式能力」這個事實綁架,現在網路上有很多好用簡便的架站工具,即使你是零程式背景,你還是可以創建非常精美的網站。至於架站工具的選擇,我在後面的章節會提到。
第二、網站不是代表鉅細靡遺的你,而是帶他人認識甚麼造就現在的你的樞紐與地圖
現在每個求職者手邊都有很多工具代表你這個個體:履歷、LinkedIn、你修的研究所課程/網路課程、自我推薦信、GitHub、過去專案的簡報與文檔、部落格的文章等等,這些要素能夠呈現出一個360度的你。
然而,很多人在建立自己的作品網站時,常常會苦惱於要怎麼把所有的內容全都搬進、容納入網站中,這樣的觀念是不正確的。網站不應該是承載所有你條目內容細節的「大字典」,而是當使用者進入你的網站時,他可以簡單明瞭的連結到他想要了解到你的地方。
網站是摘要式的索引、不是鉅細靡遺的自傳。可以把他想像成是一個樞紐車站,例如台北車站。要去淡水、清楚的指標告訴你要搭乘信義淡水線;要去南港園區上班,搭乘藍線往東準沒錯。
就是因為我們有太多要素、工具可以代表自我。網站做的事情就是用精巧有邏輯性的超連結們,帶著想要認識你的每個旅客,點入他們想要看見的你。想要看履歷,即點入履歷的連結;想要知道你做過甚麼專案,可以在專案頁面進行瀏覽;想要加你Linkedin做更多交流,那就點擊Linkedin圖示。
網站代表的是減法,不是加法,減去多餘的文字,你不用把你一整篇大報告放進網站中,只要告訴有興趣的人,這個按鈕過去就是完整的報告即可。
三、有意識地思索如何用內容創造你的獨特性
網站是承載你思想與經歷的工具,他也是一個產品。在建構網站、填塞內容的時候,絕對要思索你的使用者是誰。網站的使用者多半是能提供給你潛在工作機會的個人或是機構,包括你連結的學長姐前輩、公司人資、面試官、用人主管等等。那麼,你希望他們能看見甚麼樣的你?
一個想要成為商業分析師的求職者,絕對不會花過多的時間打造一個資料科學家的網站(充滿機器學習的模型、Kaggle競賽的成果);一個想要投入科技公司產品分析的求職者,他的個人網站一定是充滿各種他對於產品分析的心得和分析架構,而不是他替銀行分析詐騙行為或是建立財務預測模型的專案。
在你的商業分析研究所旅途中,你一定會有意無意的思考你需要準備甚麼樣的分析專案,這和你想要成為甚麼樣的分析師、想要投入甚麼產業有很高度的相關,而這和你未來要放入網站的內容也是密不可分的。當你有這樣的思索時,並且開始有意識的產出內容,你的獨特性就能在個人作品網站中逐步彰顯出來。
四、參考別人的網站是蒐集靈感的好方法
如果講了這麼多你還是沒有概念到底個人網站要怎麼做或是如何開始,找幾個前輩的個人網站參考觀摩是完全沒問題的。觀摩參考的層面包含但不僅此於:使用的架站工具、網站架構、專案內容、可連結的素材、文句語氣等等。
參考別人的網站不可恥但極度有用。因為個人網站的架構形式基本上大同小異,你多看多學,便可以掌握一個作品網站想要傳達的氛圍與階層感。把形式理清楚,且將大部分的時間分配在如何創造與經營屬於你的專案、內容、故事上才是至關重要的。
架站工具選擇
架站工具的選擇標準是嚴嚴實實的切合基本心態的第一點。我們不是電腦科學、軟體工程師的求職者。我的原則會是:選擇手邊可用、堪用的架站工具即可,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從頭到尾打造一個網站,畢竟面試官不是要看你的程式能力,你要展現的是你的分析能力,而這種能力不是透過建立一個網站可以彰顯的。
1. Squarespace
這是我使用的工具,架設上非常簡單、提供的架構也走文青極簡風格、有大量優美的圖庫可以使用,同時他也提供個人網域的購買,只要每年花少少的錢,就能擁有一個含有你姓名的網域,而沒有其他架站工具的字串在網址中。
這裡附上我使用Squarespace架設的個人網站為例子。
2. Github IO
這也是一些人會選擇的,畢竟Github是一個開源的平台,求職者有一些基本的前端和Git的知識便可以輕易的Fork其他人的網站模板,進行調整,並且置換上自己的內容。但相較於Squarespace都是頁面上的編輯與創建,Github IO所需的技術性還是較高,在調整版面上也較不直覺,需要較多的試錯,這也是為什麼我那時候並沒有從頭打造一個Github網站的原因。
這裡提供幾個使用Github IO架設的個人作品網站,都是我很尊敬的前輩們。
3. 其他架站工具
在求學做個人網站的前置研究時,也有探索到一些其他的選項,像是Wordpress、WIX.COM、Strikingly等等。而這部分真的就是看每個人的使用習慣與偏好了。
這裡提供一個學姊用Strikingly做的個人網站為例。
總而言之,工具力求簡單操作,網站作為樞紐,只要該工具能將這個樞紐妝點架構得宜,就是一個好的架站工具了!
基本架構介紹
在最後一個段落裡面,我會簡單介紹一下大多數的個人網站會包含的幾個區塊/要素/頁面。這也是在基本心態的段落中,我提及透過觀察眾多個人網站得出來的小結論。而我在建立自己的個人網站時,也是依此架構分門別類,並且規劃使用者欲擷取資訊的分流功能。
1. 關於我 (About Me)
這個通常是網站的首頁,功能就是自我介紹,和使用者說明這個網站代表的人是誰。有點權充履歷的功能,但可以不用像履歷那麼制式。通常內容會放上學經歷、技能點、自己的嗜好興趣等等。這頁的語氣應該是要創造一種引人入勝的氛圍。架站者通常會用段落取代列點,像是一段友好、有趣的開場白,輕鬆的說說自己是一個甚麼樣的人。
2. 專案頁面 (Project)
這部分是個人網站最重要的本體。他可以是單頁或是多頁,以你的專案數量和內容進行規劃。如果專案數不多(五個以內),建議以一頁/一個區塊容納即可,用一個簡單的摘要說明該專案提供的商業價值和商業建議,並放上連結導引有興趣的使用者到Github或是文章頁面(Medium post、PDF、PPT等),做更進一步程式碼或是分析內容的閱讀。
我個人在網站上劃分出很多區塊放置我的專案。包含我美國實習的專案(連結到Medium)、MSBA課程介紹(連結到Medium)、Data Portfolio(連結到程式碼)、Data Journal (非產品相關的資料分析專案,連結到Medium)、Product Insight (產品相關的分析專案,連結到Medium)。
可以看到我的基本架構是以Medium/Github、產品/非產品相關分析進行分流與區塊劃分。我一直很想要成為產品分析師,所以產品分析就是我拉出獨特性的方式,當然每個人的做法不同,也不一定以我的架構為主。
3. 聯絡方式的連結與圖示 (Contacts/Resumes)
這部分即是一個產品裡面,你觸發使用者產生「你期待的行為」的區塊:包含聯繫你、對你表示興趣、提供機會、下載履歷等等。
這區塊通常會獨立一個頁面或是放在頁尾,讓使用者可以連結到你的LinkedIn、Github、信箱、履歷檔案等等。是一個必定會需要放入你個人網站的要件。
小結
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點寫這篇文章呢?除了再次提供商業分析研究所學弟妹一個可以準備與思考的方向之外 (而個人作品網站往往是最需要提早開始準備、花費時間最長的項目,有別於履歷、自我推薦信來說),也是寫給自己的提醒,相信同我一樣在工作的前輩們,很多人因為工作繁重、下班多半想要休息的狀態中,停止更新與經營自己的作品網站。
算是某種對自己的期許吧!希望自己能對資料的世界保持好奇與初心,不斷探索從未涉獵過的學習領域,繼續錘鍊自己的獨特性,透過一次次的書寫與專案上傳,成為一個更獨當一面的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