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六週年給六年前踏上美國的我 — 六件關於美國生活不太小的小事
2024年的五月二十日,我在美國正式生活了完整的六年,蘋果手機還存儲著那時候在機場與家人朋友的照片。一路從明尼蘇達到西雅圖到現在生活的紐約,感覺已經如一滴雨水融入大海般的適應美國社會的潮起潮落,身為第一代亞洲移民(已經可以這樣稱呼自己了嗎?),離開島嶼、隻身一人來到美洲大陸,或許已經可以嫻熟的操弄英語,但身為一個外來者的符碼還鐫刻在身上,無時無刻在肉身與心靈與外界交互的過程中,不斷刺激我學習與再進一步社會化的過程。
這六年的人生不長不短,但絕對是我在心智成熟度與思考深度方面有大幅躍進的時期,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隻身在外,需要處理各種大小事,要面對許多被放大的壓力與情緒;也可能是我很幸運的擁有了可以在世界上前幾大公司上班的機會,因此可以在大企業的肩膀上,去看美國與世界整個宏觀的視野,與一些絕頂聰明的人一起共事;也可能是我手上的餘裕多了 — — 不管是金錢還是時間,我可以有資源去體驗許多在台灣沒有體驗過的經驗,甚至創造一些六年前在台灣的我,沒有想過的事物。
因此,想要趁著在美國生活屆滿六週年的前後,把美國在我身上投射出來的成長、挫敗、喜悅與低落,還有我各種大大小小的體驗觀察和與他人互動的旁敲側擊,詳實且充滿主觀意識的記錄下來。書寫的對象就定位給那個六年前半怯懦半充滿勇氣追夢的自己,給那個初出茅廬(之於美國社會)的我,究竟要如何穩定地準備好心態,在這個廣袤的國度更自洽的活著!
我想要在這篇文字裡面,分享六個領悟,希望能用不失精準的文字總結我在美國的六年,我內心暗暗希望可以寫出像奶牛一樣鏗鏘但不失溫柔力量的筆觸(我會在本文最後回扣那篇文章),這個任務艱鉅且私人,那我們就開始吧!
第一件小事:關於情感、關係與寂寞
嘿,六年前的我,你或許會訝異第一個「關於」竟然是與情感關係等命題有關,但我想和你說的是,你可能已經在踏上美國這片土地之際,就已經有了大多數時候是身為一個人的準備了!但你應該沒意料到許多突發狀況,包含疫情、西雅圖作為一個適合獨居的城、無車生活等等名目接續發生(這部分會在後面繼續談及),但也是因為擁有這些獨自一人的時空,你得以開展出很多與自身之於「關係和感情」的辯證。
我想要告訴的你的是,不用也沒有必要勉強自己去建立讓自己不舒適的關係。你始終是一個有八九成把握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在美國,你或許會在找到那幾個屬於自己圈子的過程中撲跌,但永遠要獎勵那個懂得說不與止損交往的自己,因為你會發現在這六年的旅途中,你慢慢擅長自得其樂甚至獨舞。但我同時也會在某些時機點推你一把,或許給自己一些機會和放手一搏,踏出第一步去給自己與他人一個關係建立的機會,或許會有一些不錯關係的觸發!
你將會有一些遠距離的朋友,你們將會彼此餵養寂寞且讓樂觀悲觀交雜的情緒壯大,我會跟你說,就維持著你「擅長聆聽」的本色吧!然後收拾與偽裝「好為人師」的癖好,因為在這六年,你會痛苦地學習到:別人在美國的人生到頭來與你的悲喜無關,如果你拼命想要把一個人從屬於他的時區拉出來,並將你認為是對的期待加諸於他,最後受懲罰與付出代價的永遠是自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好好地、靜靜地、中立地旁觀著,在對方迷路途中中性的傾聽即可,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學會與自己的寂寞共處。
第二件小事:關於意外與隨機性
六年前的我,雖然行文不到一半,但我想要在第二個「關於」的開頭,就先恭喜你在這六年有驚無險地度過許多意外,而且應該有從處理這些意外的過程中,長出一些在台灣的你無法想像到的韌性吧!福禍相倚、塞翁失馬、三折肱成良醫 — — 這些老祖宗智慧的言語在異國開花結果。隨著意外的漸次發生,你會異發處變而不驚。
你會大至經歷新冠疫情、川普與拜登輪發領導下益發分裂的美國、科技業輪番的裁員;小至飛機誤點、受困於大雪封路、家裡各種漏水與亟需整頓,但別擔心,你都會顛顛簸簸但順利地走過來的。或許因為你讀了「隨機騙局」,知道這個世界發生的大多數事件都是隨機性在背後搞鬼;或許因為你終究會知道你是幸運地在最壞的事情發生前來到美國,你的時運與選擇讓你可以走得從容;或許你學會了把最壞的打算想得透徹,預先把自己放置於死地,到頭來的發展始終會是苟且與異軍突起的生。
你會感謝自己與網路上的陌生人(包含前輩與後輩)保持頻繁的交流,得以澄澈且鉅細彌遺的觀察別人的來美國的路徑,透過旁觀他人的苦難與成功,一再證明來美國基本上就是一場投注整個人生籌碼的豪賭、一個隨機的輪盤。如果留與不留的結果努力與運氣各半,那麼或許這六年來的自己會更舒心的活在當下吧!
第三件小事:關於比較
嘿,六年前的我,我需要向你坦誠,要討論 「比較」這件事情,現在的我一定不可能寫得比奶牛的文筆還要出色與深刻;也不可能比你的文字還要真誠與無畏 — — 我是不是又一次把自己放置在比較的地獄裡了呢(苦笑)。但我會依照我對奶牛文章依稀的印象,疊床架屋,多添入些「美國元素」的!
「比較」作為第三個「關於」扮演一個承上啟下的角色。接下來幾個小事,都超脫不出自我與他人的鑑照,但或許你讀完後,可以時刻提醒自己,在思索這些人生元素時,將探照燈照亮在自身身上,而不是一群沒有臉孔的客體。
六年前的我,你應該會快就發現,作為美國根基的資本主義,本質上就是階級的鞏固與流動,加上台灣人/亞洲人特有的競爭意識、永無止境的索求與向上提升,兩者交雜下來即是壓著我們喘不過氣的魔障,而你將花費六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對其進行除魅。
或許你會內心辯證:難道沒有方法將比較作為動力而不是壓力嗎?當然有的,但我會柔聲勸你,作為人生的動力的來源有許多種,「比較」是最下下策了,因為大多數人不懂得拿捏,到頭來作為壓力的一端會徹底傾軋、失去平衡。
那麼要如何直視「比較」難堪且無意義的本質呢?
首先,當你內心茁生出畸形的比較心理時,可以試著在平衡等式裡面加入「隨機性」與「時間」這兩項變因。隨機性是宏觀的,因為某人在對的時間點出現在對的地點,所以他可以留在美國、他可以抽中工作簽與綠卡順利、他可以在房市低點買到房子、他可以沒有實力但還是找到工作(因為政策寬鬆)、他可以遇到對的人然後結婚成功留下。隨機性是無法複製的,因此想通後,比較的魔法因此失效。「時間」也是把這種「無可奈何」納入考量,讓你擅長的比較失去基準而盡顯荒唐。時間納入了當下性之前各種資本的累積。六年前的我,來美國後的六年會讓你的感官更加敏銳,你會更加澄澈的知悉某些個體的舉重若輕,是因為他父母與祖先輩的奠基、是因為他出生就是美國人讓他少了大多數人要走的嗑嗑絆絆、是因為他從小就以英語作為母語 — — 你會很深刻的體認到人身而為人的不公平是如此真實殘忍血淋淋,美國就只是一個將這些差異放大、無失真地呈現在你眼前的稜鏡罷了!那麼你那些單一切面、毫無脈絡的比較不過是白費力氣罷了。
除了在公式裡面加入其他變因的「被動抵抗」,還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你主動逃脫,那就是永遠想著維持或是增加自己的獨特性。就像奶牛說的,一般人不會羨慕Lady Gaga,因為她的特出讓所有基準都黯然失色,比較因此失去意義。所以如果要逃離「比較」的枷鎖,就一直在你人生的調色盤裡面,疊加許多你無法與人比擬、別人也無法與你相比的獨特性吧!而你也會逐漸發現,這個獨特性往往無法從接下來的幾個「關於」裡面取得,你總得花費很多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好好尋找,而你也會漸漸發現,你試著逃離比較的過程,到頭來兜來轉去,你會向你人生的意義更加迫近。
第四件小事:關於工作與職涯
六年前的我,你可能會很難想像,你一年後從研究所畢業後,你會進入同一個公司工作將近快五年,而結束的一天似乎遙遙無期(畢竟你是善變的雙子座,而且你在台灣的工作經驗都沒有超過兩年呢!)在這將近五年的時間裡面,你對這份工作會產生很多複雜的情緒:有時候是如山的壓力、有時候是被困住的感覺、有時候會有成長的陣痛、有時候你會看不到未來、有時候你會擁有滿溢的成就感讓你想持續為這份工作打拼。只能說多虧該死的疫情與偉哉美國的移民體制,你得以在這間公司慢慢體驗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的過程,也就是說「工作是你生活的全部」到「工作只是你生活一小部分」的轉變,你會有一個將工作緊緊握在手裡,到現在已經可以抒展手指頭,偶爾讓它可以溜出指尖一刻鐘的泰然自若了。
我想跟你分享我這五年下來學到最重要的兩件事情,誰知道呢,或許你十年後(我的五年後)不用在替大企業打工了,這兩件事情我私以為還是會對未來的你我受用無窮吧!
第一件事情,是信任。我們短短的人生裡面,應該是碰不到全然獨善其身的時代開展的,獲得他者的信任是在職場中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信任代表你已經發展出屬於你工作的慣習與風格,他人願意與這樣行事風格的你相處與共事;信任代表你知行合一、會努力達到你衡量過風險後答允的承諾,對方願意把任務放心交辦給你完成。我會說,你在這五年中有在與你共事的人的互動裡,應該是有達到「獲取信任」的高標,就繼續懷揣著這個美好的個人特質繼續往前走吧!
第二件事情,是行動。你會漸漸地了解到,透過每一步小小行動的實踐,你得以讓專案在不偏離方向太遠的軌跡上向前駛去。你會很享受「試錯」的過程,你也會成為「做大於說」的積極擁護者。因為你在現在的公司內享受到很多提早行動、提早試錯的紅利,你也遇見到很多只說不做、只想不做的空想家,他們大多數不是沒有行動的能力,而是他們被未知的恐懼緊緊裹挾,他們害怕採取行動去改變現狀,腦袋中小劇場的未知成本更大,但我和你說,六年前的我,他們大多數要承受更大的痛苦與成本,當他們選擇停留在原地。
掌握這兩點,我希冀你可以無礙的開啟職涯,但你也要謹記在心,這兩點無法確保你的職涯一路向上,它注定是一條蜿蜒曲折的路途,它多數時候是寂寞的,而且有百分之九十的組成是美好的「意外」與「隨機性」,只有那百分之十是你獲取的信任與行動力可以推你一把,讓你墊高到可以望遠的位置,但職涯也不一定要望遠,是吧?能在蜿蜿蜒蜒的路途中看到迥異的風景也是一件好事,不是嗎?
第五件小事:關於金錢
不免俗的還是要來討論「金錢」,這個俗到不行的東西,以及其作為「比較」最氾濫與過於簡化的基準。在美國這個極致資本主義的國家,你會漸漸學習到「金錢」基本上可以用來衡量大多數的東西,而或許在這六年甚至更漫長在這個國度的日子裡,我們要一起做的事情,就是找出那些「金錢」無法完全衡量的有形和無形之物,並且戮力找出一套方法論去衡量與標記它們。
首先,是如何衡量自己的時間與從時間長河裡長出來的經驗。金錢是一個好的衡量基準,而我想要告訴你的事情是,不要讓華人謙虛的美德綁架你,對於自己時間的衡量要精準大方而不過度謙遜,因為你知道收穫你時間的人事物能獲得金錢之外很多有意義的價值。
再者,不要全然用金錢去衡量與你肉身健康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物,包含你吃進的食物、想要培養的習慣與幫助你釋放壓力的途徑。你會漸漸知道便宜的食物與食材不一定不好,昂貴的餐廳對於你的健康或許無益,用中庸的金錢含量或許可以找到對你身體最好的食物組合;還有,不要捨不得花錢運動,找到適合你的運動,長遠下來的投資會讓你在肉身與心理上走得更遠。
最後,你會學習到你得用「金錢」與「金錢」之外的基準物去衡量人與人的關係,那會是一個校正回歸的微妙組合過程,是在鋼索上顫巍巍走過的平衡。你將會對公平劃分、尊重不同人不同金錢觀的他者心懷感激與敬意,你也會學習到在某些時空,你需要保持緘默並且讓渡你對於金錢的框框條條,讓彼此的關係舒適且自在。那會是一個漫長的探索與掂量,但不要改變自己的是,永遠保持透明、真誠與直接,也在這個衡量的過程裡面,去與那些可以接受你透明、真誠與直接的個體建立良好與可以交心的關係。
第六件且最後一件小事:關於人生意義
嘿,六年前的你,你在來美國前就按照奶牛的方法把屬於你的人生意義編撰完成了不是嗎?如果我可以坐在你正對面,我會說,那個方法真的蠻有效的,雖然不確定是不是到了需要重新操演一次的時空,但在偶發的人生轉折裡或是某些夜深人靜的時刻,那些字句還是會燦爛如星的閃現。
奶牛文章的連結:點這裡
但我想要告訴你的是,六年後的現在,我好像可以給這樣的「人生意義」不一樣的詮釋與註解(或許奶牛有在他的文章中提及了,或許這只是我在下筆的這個時空中Ah-ha了一下,然後剛好和他的書寫發生重合)。儘管我的人生意義在我腦中如此明晰,我好像已經釋然地接受一個事實是:我或許這輩子永遠(較不誇飾的說:可能未來三年)無法達到我25歲那年設定的人生目標,但好消息是,雖然可能無法達成,我可以很自信地告訴你,在這六年中,你做的每個決定與選擇都與達到這個人生意義直接或間接的呼應,你在每個生命重要的當下,那個人生意義的段落都會浮現,賦予你某種「指引」的功能,然後你會帶著稍稍削減的質疑與困惑繼續你兜兜轉轉在這片土地上的旅程。
這六年裡面,你對於「情感」、「意外」、「比較」、「職涯」與「金錢」等等的小事或許會有一些不舒適和不暢快的成長、領悟與變化。但這些觀點的量變與質變始終沒有牴觸七八年前那次「人生意義」酣暢淋漓的書寫,他們會變成不規則的化合物與齒輪,怪異卻恰到好處的嵌進這個人生意義的各種突觸縫隙裡面,產出一種光怪陸離但和諧的平靜感受。
因此不用過度焦慮,六年前的我,它會帶著你到或許日常或許怪異的遠方,你或許會有很多遲疑與困頓的時刻,但它總會浮現,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深深呼吸後然後邁開步伐。
不會是終局,而是下一個N年
又是花了許多支離破碎的時空崎嶇完成的文字,包含了在Newark機場等待登機之際、飛往哥本哈根與舊金山的高空、還有與時差後遺奮鬥的夜晚。還得在這土地上偶爾踉蹌偶爾走跑個幾年呢,希望我在未來N年過後,時光會在這些小事上面雕鑿出不一樣的刻痕,而我會懷揣這些風化但美好的痕跡,繼續堅定溫柔的生活在世界的某片我能自在與自信呼吸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