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分析眨眨眼Podcast季末回顧(第二季主題觀眾投票)
前情提要
商業分析眨眨眼作為我2020年度下半年非常重要的Side Project之一,想說利用即將迎來這一季最後兩集的節點,可以回顧一下目前經營的成果、心得也和讀者諮詢、聊聊第二季的想法與展望。
目前成績
🎧製作節目集數:第一集十集,製作大概將近300分鐘的內容,雙周一更
🎧邀請來賓:共邀請到九位各領域的分析師和我暢聊他們的職涯故事與分析師日常
🎧總播放次數:15K+
🎧每期預估聽眾數:1.2K
🎧排名表現:Apple Podcast 台灣商業類最高衝到第十名;Apple Podcast全榜衝到第86名
🎧台灣的Podcast評價:五星,40個評分;目前總共有11則聽眾評論 (歡迎大家多評論給我反饋) 也歡迎大家對我提問,第十集會統一回答喔 (Q&A連結)
製作節目過程分享
- 錄製線上軟體:Zencastr,由於來賓所在地在世界各地,因此採取這款線上錄音軟體,可以主持人一軌、來賓一軌進行錄製,且音質不錯
- Hosting:Anchor,介面好操作、免費、也可以透過儀表板進行各集的表現分析
- 剪接:由位於北京的朋友協助剪接,也因為我與她都有正職工作,當初在討論的時候就以雙周一更的方式進行,她會在N-2的周末出第一版;在N-1的周末出最終版方便我上傳。我會在錄音完之後出節點表,讓她方便剪輯,但基本上以不刪除太多內容為主,99%的內容都會保留,只會減掉來賓認為是機密、贅字等段落,通常錄製也是以一鏡到底為原則。
- 來賓訪談:目前的來賓都是與我熟識的朋友,並且職業是分析師為主,已緊扣本節目的宗旨,我會在錄製前提供訪綱,以利來賓了解訪問流程與方向。如果有分析師想要來我第二季的節目上分享你的故事,歡迎聯繫我:feng0122@umn.edu
節目宣傳
宣傳主要以三方面為主:
- 自己的FB Timeline/LinkedIn Post/Medium:Facebook timeline互動按讚的以好友居多,也有些今年累積的followers,每篇的按讚數大概50–100 likes不等,也會標註來賓,讓來賓的朋友看到並且觸發更多互動。LinkdeIn貼文就是更專注在求職市場的連結,也是利用LinkedIn好友多數為相同背景觸發共鳴與互動,每篇的按讚數大概50–80不等;Medium則為記錄功能居多,一集一篇,沒有特別宣傳與導流大概瀏覽數每篇100–200 views,算是我Medium文章相對表現比較不好的文章類型。
- FB的社團:主要的流量來源,透過在各大社團PO文,透過對於該主題領域有興趣、好奇的社團成員創造互動與聆聽。社團包含:慌世代、資料科學與商業決策交流區、梅森DA申請留學、台灣資料科學社群等。秉持的原則是盡量不會每一集都會在每個社團無差別宣傳,還是會考量到當集主題、受眾進行宣傳。
- PTT相關主題版塊宣傳:有在海外工作版與海外留學版各發過一篇文,也是以主題較相關的集數為主打宣傳內容。
一些學習與觀察
1. 大公司與名校光環加持
由於是訪談型的節目,來賓的背景、就讀學校、公司大小會直接反映在收聽的次數上面。目前表現較好的集數,來賓的背景來自:Costco、Apple、Pandora、MIT MSBA,有些儘管比較晚上線,但收聽表現仍超過較早發布的集數,推測大家對於大公司/名校仍有較多好奇與想要了解的部分。
2. 分成上下兩集或能衝高收聽次數 (表面數字好看)
最新的第八集(彈途魚Vivienne)的分享,由於時間長達一小時半,因此決定分為上下兩集同時間發布,雖然上下各集單集的收聽目前不高,但卻在發布當天創下頻道最高的的單日播放(兩集加總的成果),讓我開始思考是不是不要堅持每一集就是播放完所有的內容,可以適當的剪輯,不給聽眾過多的負擔。
3. 可能的長尾效應
如同第一點所言,第一集Costco的表現一直都很好,在收聽表現上也一直沒有被超越,即便到現在觀眾還是會到第一集收聽,感覺在內容的特性上,Podcast與Medium也有同樣的效果,一些好的內容還是會被讀者/聽眾搜尋到且創造更多的流量。
第二季規劃
第一季十集橫跨四個月(差不多一季),接下來第二季也在醞釀,主要是較熟悉的朋友們也快麻煩完了,可能會需要更往LinkedIn的各種人脈去挖掘和詢問,和剪輯朋友討論,也有發現到現在分析師的訪談內容、大家的分析職涯走向其實大同小異,如果站在本節目一開始的宗旨:想要讓更多台灣的聽眾認識分析師的工作內容和怎麼到達分析師的位子,大家應該有一個脈絡可循了,算是有達到目標,邀請更多的分析師,可能不會有太多不一樣的觀點。
因此,發想了幾個不同的方向,想說列在這邊,讓讀者和聽眾可以投投票、發表發表意見,關於第二季想要聽甚麼樣的內容,也是我比較有興趣的、我覺得我個人可以駕馭的方向。
- 維持分析師來賓訪談:仍然是和第一季的訪談很像,來賓依舊是各領域的分析師,也是大概工作二到五年的分享,聊求學、工作經驗、職涯發展等等。
- 邀請做到主管層級的分析領域大神來分享:希望可以邀請到已經有帶人經驗的分析經理、分析Lead來聊聊在分析領域的所見所聞、怎麼從資淺到資深、如何看分析師的培養等等,但這個邀請人的難度就會高很多。
- Henry開講:這個主題是想要以短講的形式為主,以我個人想探討的命題出發,會採主題式各個擊破,會先從我過往Medium的文章著眼,將其轉換成有聲Podcast的形式。比如說:聊研究所選校、聊人脈經營、聊面試準備、聊工作職場技巧等等。
- 當今社會、各領域專題探討:這個部分也會相對耗神但也挺有趣的,作為分析師,怎麼透過分析的思維模式,去看現在社會我們碰到的各種議題、怎麼把分析套入到不同領域的工作中,這部分或許也可以開放給觀眾提問,讓觀眾把他們職場、專業領域裡面碰到的問題,作為一個分析師我會怎麼建議蒐集資料、如何分析、怎麼詮釋結果等等。例如說:怎麼分析新冠肺炎對於電影產業的影響、怎麼提高內容產業訂閱制的轉換率等等,以這種案例探討的方式,佐以輕鬆的模型、分析方法介紹,讓大家能更以分析思維解決問題。可能會是我個人、或是邀請來賓一起來分享我們認為的最佳解法。
在這裡放上一個簡單的問卷,歡迎大家就以上四點進行投票,你的回饋會成為我下一季規畫節目很重大的考量,也謝謝你願意花一些時間參與這個共創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