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職資深分析師?!在美國第一次升職的經驗、回顧與學習

Henry Feng
Apr 4, 2021

回望2021第一季,沒有寫任何Medium文章,雖然還是保持著Podcast的內容產出,回到文字寫作還是有一點生澀。而為什麼遲遲沒有動筆寫作呢?除了靈感稍稍枯竭外,另個主要原因是從去年第四季開始,一路延續到今年第一季,都在衝刺升職,加了很多很多的班、無中生有很多很多情緒上的煩躁,但總算是在最近一切底定,4/1成功升了職,從商業智能工程師II,晉升成資深商業智能工程師。

一路以來也是經過很多低谷、少數的高點,更多的是自我懷疑和停滯不前的感受,而很多挫折感與恐懼是無法輕易向人描述的,尤其是我身在一個很稍稍特別的組,在公司短短時間不到兩年(精準來說是一年九個月),換了多位老闆,也是某程度上的福禍相倚,糟的是我一切都得自己來,沒有辦法得到很好的輔導與學習,福的是在不斷變換的管理層後,我適應了變動性與在不得已之下變成最資深的人,也成為我談升職很好的籌碼。

今天這篇文章,是想要站在這個成為資深分析師的時間拐點,回望與歸納一下這一路以來,我自認為我究竟做對什麼,也跟大家重點分享,在一個美國公司中擔任分析師的職位,你應該怎麼看待職位晉升與職涯發展,做出對自己有利且合理的規劃。

在美國也已經快三年,度過了超過一千個日月,常常會收到讀者或是LinkedIn上面學弟妹訊息詢問說,到底作為分析師的職涯是什麼?到底中長期一個入門級的分析師,能長成甚麼樣特質的分析領域工作者?我始終只能以分析領域的多元發展作為訴說點,因為我自己知道,我也是始終在前進的路上,在升職後,也毫不意外的,我益發徬徨。我猜我渴望往下一個階段晉升,或許是因為不知道到底作為一名分析師,能創造出價值的邊界在哪裡,所以我埋頭苦幹、孜孜矻矻的往那個職銜邁進,但當我擁有了資深的頭銜,我以為我能看到更廣的邊界,但不全然是的,我還是頻繁的困惑、叩問自己、而伴隨而來的責任與壓力也會壓縮自我思索的時間和精力。

但這篇文章不會討論到那個「After Promo」的種種思辨,而是想要跟大家往下深刨:如果不知道到底未來會怎麼樣,起碼先就體制內的路徑努力,做好當下最好的準備,將升職定位成短期目標,並且相信著,在這一路上與走到那個升職的中繼點時,會看到一些稍稍迥異但有趣的風景,這樣就夠了!

Photo by Jason Wong on Unsplash

適合讀者

如果你正在尋思想來美國讀分析,這篇文章要討論的或許會離你稍嫌遙遠,但如果你是已經在美國讀書再找工作或是在美國正準備開始擔任分析師工作,接下來要分享的應該會適合你。文章會探討一些應該要怎麼準備升職的技巧與心態,當然每間公司的體制與流程不一,但如果透過閱讀本文,能把這個方向感的小苗植入你的心中,你也因此開始思索甚至規劃升職準備,那這篇文章即是精準達到其目的了!

幾點回顧與學習

接下來我會大致列出幾點我認為在這一路以來升職我覺得做對的關鍵,並且詳細的和讀者進行分享。

**搞懂升職規則與流程**

通常規模較大的公司已經有相對明確且制式化的升職條件、規則與日程,想要成功升職的第一步,就是把這些規則找出來,並且進行相對應的規劃。在我們公司BI Engineer作為資料家族的一員,有一套很明確的職責內容,隨著職級(job level)的提升,公司會希望BI Engineer對於團隊與公司的影響力也是逐步提升。

通常剛畢業到工作一兩年的求職者,進入到公司是BI engineer I;工作三到四年者,進入到公司是BI Engineer II,接下來就是Sr BI Engineer/BI Engineer III。這個職級晉升基本上跟工程師是一樣的,工程師I;工程師II;工程師III / 資深工程師。而所謂不同職級的影響力,體現在於:使用技術的益加複雜、資料分析規模的益加龐大、牽涉跨團隊的合作變多、處理問題的未知性變大等等。因此,當你在某個層級,想要往下一個階級晉升的時候,就需要去按照這些不同的切角思索,你現在所負責的事項有沒有在技術、分析規模、團隊合作、處理問題在下一個階層的狀態裡面,而且可以處理得很好,這樣一來才有升職的可能性。

除了職級外,也需要釐清日程的規劃,有些公司是一年可以有兩次升職的機會、有些公司是每一季都可以提升職;另外也要清楚知道,如果要提升職需要準備哪些文件、需要幾個意見回饋人等等,就想像這是一個闖關遊戲,你需要了解規則、把每個關卡攻破、需要的道具都準備好,如此一來才能完成升職的第一個基礎工作。

順道給讀者一些背景,我進公司的時候是商業智能工程師II,所以我這次升職是往資深商業智能工程師的目標前進。

**觀察他人經驗與詢問前輩**

在了解完基本的遊戲規則後,我那時候會趁閒暇之餘找找看公司裡面一樣是同樣頭銜的資深分析師前輩,觀察他們大概的時程,我的作法是搜尋LinkedIn同樣職缺的人做大致的估算,做這樣觀察的目的是給自己合理的時間準備與期待值,因為一定是要在某個職等做一定時間長度後,提出升職才會合理,總不可能在剛開始工作後三個月就讓你升到下一個職等。

就我自己歸納與觀察,在我們公司I到II通常是一年半到兩年,II到資深是兩年以上是相較合理的,有看到較長時間可能五六年才升的,當然也有看過少數一年半就從升到資深的例子,因此我那時候給自己較嚴格的目標大致上希望能一年半到兩年內升職成功。

在確立完自己的目標後,我開始跟一些前輩約聊天和喝咖啡,聊聊他們的成功經驗,看他們升職的路上做對了甚麼事情、有沒有甚麼事情是一定要做的、跟老闆怎麼談規劃、需要準備什麼素材等等。做這件事情的目的也是跟找工作一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可以避開一些坑、少走一些彎路,把這些事情紀錄完後,可以正式跟老闆談了!

**老闆是你的盟友**

如果說誰是升職路上幫助工作者最多的人,老闆一定是排第一位,在很多公司,老闆是向領導層提出下屬要升職的人、是準備升職文件的人、也是向不同的利益關係人提出需要候選人回饋的人。因此,當你有想要準備升職的想法時,可以趁和老闆一對一會議的時間提出來,並且回顧到目前為止,所做的專案規模、影響力,和預計的時間軸,老闆也會跟你討論在往下一個職級的道路上,還有哪些關卡沒有攻略、哪些查核點需要打勾、跟哪些利益關係人是可能可以提供回饋的。在這一路上,必須時常跟老闆討論自己到底還有哪裡還有缺乏,並且一起往共同目標前進。

這邊也分享一下我的歷程,我第三位老闆在去年年中離開組,再換新老闆前,我展開和大老闆討論升職的議題,也因為老闆的位子站時空出來,這次升職完全是由大老闆操刀,並且訂定目標是在今年第一季申請升職,所以整個第四季都是在進行各種專案、推進各種有影響力的分析成果、蒐集升職素材和與不同的利益關係人合作,並且努力讓他們印象深刻。

我跟大老闆保持盡可能每周一次的一對一會議,進行各種資源、專案的盤點等等,他也會提醒我需要著重哪個領域發展分析專案,以在文件上有夠充足的證據支持我的升職。

**替你的合作夥伴/意見回饋者完成有影響力的專案、贏取信任、不間斷的溝通與執行**

接下來這個區塊主要想要分享到底何謂具備影響力的專案,在之前的文章我有提過,分析師很大一部分的職責是要負責製作報表、儀錶板和處理很多商業組的日常需求,但如果你要升職,絕對不能只把這些相對Ad-hoc的事項放在升職文件中。更重要的是,你進行的分析、深入研究,有沒有推動你的利益關係人進行決策,如果你的分析研究有被商業組採用,他們依照你的分析建議發展出一個項目、專案、接下來的目標,你的影響力便得以體現出來。

我會建議可以從履歷撰寫的角度出發。你的某個專案,為某個組,帶來多少的利潤和收入、減少多少成本、增加多少效率、發現了多少人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或是幫助一個產品優化的更加成熟;同時,你做的專案是要可以被量化的,可以透過數字表現出之前/之後的差異,這就會是很有利的升職銷售點了!如果你發現,你在這個組做的很多事情,卻都不太寫不成一個具有可量化性的故事點,會是時間停下來好好思索,跟老闆重新討論專案的優先排級。

做專案的過程也是贏取信任的過程,要時時刻刻追蹤並且溝通我們分析師所做的分析,同時也是某種監督,監督你的利益關係人有沒有在時程內執行由你的分析支持的專案,因為如同前述,如果因為你的分析,專案得以推進、落地、對於產品有實際的改良、真正幫助到使用者 (簡而言之就是get into roadmap or production),這個專案會成一個很強力的故事點,而做為一個準備升職的人,要做的事情是要蒐集這些強力的故事點,讓他變成討論升職時,能支撐你有下一個級別能力的證據。

最後補充一個點,有些時候專案可以由自己啟動的,尤其是跨組別的專案,保持對於其他組做的事情的敏銳度,並且適時提出可以一起合作的想法,貢獻自己對於領域知識的了解,讓整個專案本身的規模可以擴大也是可以嘗試的方法,因為隨著職級的升高,大家會更看重的是你怎麼在跨組別的合作中發揮影響力和領導力。

**鉅細靡遺紀錄任何產出**

由於我們公司很看重文件的書寫,包含升職的文件、意見人的反饋等等都是用文字的形式呈現在領導層面前。因此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任何的研究、專案成果、結案報告等等建議都可以寫成公司內部規定的書面形式 (兩頁或六頁報告)等等,另外包含像是query、程式碼、專案成果,也可以記錄編輯在公司內部的知識系統中,有點像是找工作時整理作品集的概念,把你對於專案執行的起承轉合、怎麼進行分析的都用文字記錄下來,如此一來,在主管撰寫升職文件的時候,也好方便他援引與參考,同時也是增加自己的論述能力,對於長期的職涯發展絕對有很大的幫助!

小結-很多很多的努力和很多很多的運氣

以上是我歸納幾個供讀者參考在美國職場工作的過程裡面,可以為升職做的基本準備,但也請讀者有心理準備,即使可能完成了這些建議,你也不一定可以升職,升職這件事情,其實建立在你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後,上天有沒有在運氣的這個成分上推你一把,他有一定的隨機性在存在,就像你在美國找工作、在美國申請簽證的旅途一樣,盡人事聽天命;就像頻繁的更換老闆不是多數人的心之嚮往,但這真真實實的發生在我身上,而利用轉換的空檔把握住提出升職的機會也是努力後的奮力一抓,也是在這個組慢慢變成獨當一面的領域專家後,開始找到更多的機會點與視野進行分析和專案推動,才得以獲得利益關係人與領導層的認可吧!

最後還是感謝非常支持我的大老闆、我的兩位同組同事無私的支援、合作夥伴與商業組大老們信任、還有在這一路以來幫助我很多的分析師前輩們,儘管你們應該看不懂我寫的東西,但也是在與你們合作的過程中,野蠻長成一個算是非典型的分析師吧!下一步怎麼走我也不知道,但這也不是我第一次在生涯中感到徬徨吧!暫且可以把往上伸展這件事情擱置在一旁 (要到下一個階層還太遠太久太困難),而是可以真正把不用加班的夜晚一點點拿回來,讀讀自己想要看的書、進行更多自己渴望的學習和想想真正內心到底要甚麼,然後再邁出更穩定的下一個步伐,以此自勉。

--

--

Henry Feng

Sr. Data Scientist | UMN MSBA | Medium List: https://pse.is/SGEXZ | 諮詢服務: https://tinyurl.com/3h3uhmk7 | Podcast: 商業分析眨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