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三歲
為了思索一個恰當好處的標題在電腦前遲疑許久不肯動筆,還特地用網路上的小工具計算從一八年出國以來時光的遞移能否化整為零,但畢竟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完美無缺陷。745天,掐指一算是在美國異鄉的時日。
單一個體、兩個整年、三個歲數、四萬負債、五座城市。
如果歲數轉折的時日只剩下一些功成名就的鐫刻是否太無意義,但在年中生日的好處(抑或是壞處)在於如果半年的荒誕背叛了年初新年的許諾,這個時間點可以勒馬懸崖,稍稍重新振作也是挺好。
感覺這一年來累積了許多足跡,但回頭看卻陷入深深的自我質疑到底這些足跡能否把我帶往嚮往的地方。而我內心深處知道答案是否定的。而主因我也清楚是工作上的各種近因遠慮、疲於奔命,而不間斷的自我說服那是這些撲跌是為了下一次的跳躍前能做足準備。人類太擅長填補與圓謊,但時間是公平的刀刃,尤其隨著年歲漸大,肉身精神逐漸喪失與時間相搏的勇氣,那些為了填補所做的努力只是徒勞。
但是還是要相搏,但是在逐漸接受這個缺陷自我的前提之下:保守、薄弱的溝通、不善交際、獨來獨往,原來在外國的月圓之下,可以如此明晰的對現在、甚至是未來可預見的平庸坦然。疫情來的很是時候,光明正大的封鎖與獨處,能讓我孤身的思索、掙扎著起身去學習、去一點一滴找回某些願意再奮鬥一些的動力。
發現在美國的我逐漸茁生一種吞嚥資訊的癮。必須保持耳聽四面眼觀八方,需要藉由吸納資訊以逼迫自己接受缺乏,來源自各種作家網紅的文字、成功者語錄、職涯規劃的分享等,無形中忽略成功者倖存的殘忍事實、遺忘讓這個社會運轉無比美妙的隨機騙局,如此的吸納有毒,而失落與無力無益於排毒,但感覺這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無可避免、無處逃脫的命定。但挺慶幸自己有拉出第三人稱視角看到自己的蠱,但怎麼解,我仍在緣木求魚,但相信爬著爬著總有一天可以找到說服與開脫的某種解釋。
距離三十還有兩年、距離創自己的業還有四年、距離筆記本上的那些目標還有未知的N年、距離Trello裡的每日代辦還有幾個鍵盤漸入/滑鼠點擊/影片播放的分秒。如果我能在二十八歲的當口知曉未來的一分為二:可達成 vs 不可達成,人生會不會簡單一點、無趣一些。如果在簡單與有趣的二選一裡,你們會怎麼選?但摸著石子過河也有好處,可以體會水的冰涼、跌倒時劃破的傷口冒出鮮血、可以體會淚水與痛、可以體會繞了很遠的路的一事無成;看似一事無成,但起碼你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可以訴說與紀錄,如此交易貌似不差。
我在28歲前經歷很多很多的結束,但也在這些結束中掙扎地有些開始。生日當天不願甚麼,仍是那個老派的一句話:繼續以成為一個溫柔的王者邁進吧!
最後附上許多許多結束後的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