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N MSBA] 經驗分享: 如何找明大校內實習和申請社會安全碼

Henry Feng
9 min readJun 28, 2018

--

一、前因後果:

在進入主文前,先分享為什麼有想找校內實習和申請社會安全碼的念頭。主要有三個人觸發動機。

朋友E,她三年前來美讀書,快要找工作之際,和同期來美國讀書的同學討論,發現她同學的學校很積極協助各種身分和工作事宜,其中一項就是社會安全碼(簡稱SSN),而E所在的學程相關經驗不太充足,所以處理的不是很周全,因此造成她在之後找工作時走了些冤枉路,我那時也似懂非懂,不懂為什麼有OPT,還需要辦SSN,直到來美國後和E聊起,並查了資料後,才意識到或許早點拿到SSN,對於很多行政細項會方便很多。

朋友S,她是今年從BA相關專業畢業,找工作中。她也提到在找工作時,公司往往會要求填寫SSN,她也建議我早點擁有這串神秘號碼,雖然同時有問幾個學長姊,他們是說一年的計畫太短,應該沒必要,在應徵工作後,雇主應該會願意協助SSN的申請,但我就是兩邊的說法都接收到了。

Photo by Headway on Unsplash

學長W,之前研究所有實習經驗,所以有SSN,也能在美國辦信用卡,因為被爸媽耳提面命說簽帳卡容易被盜刷,所以也就把能辦信用卡這個條件,放進申請SSN的考量裡面。

最後一個考量,我很希望能體會和美國當地人工作的情況,還有怎麼跟美國老闆溝通、共事,在辦公室裏面怎麼應對,和其他同事合作等等,所以就決定來找找校內的實習囉!

這也是為什麼我想要把整個找校內實習的過程記錄下來,給以後也想申請一年學程的人參考。

二、什麼資格才能申請社會安全碼?

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申請人必須在美國有工作,這份工作是指會拿到薪水的,因為社會安全碼就是協助美國政府可以方便對工作者課稅。而因我是學生身分,國際事務處在我們開學前就提醒我們不能在校外工作,我只好從校內職缺下手。

校內的工作不外乎兩個:

第一,TA/RA。TA是需要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或者協助老師批改作業。RA則是協助教授進行研究,因為MSBA是一年的課程,過往經驗是RA/TA的機會春季班才會有,如果想要走這一途,建議是在夏天秋天就和老師打好關係。

但因為我的計畫是趁著夏季課業負擔相對不那麼重的時候,找到一份工作,我就放棄了這個選項。

Photo by JESHOOTS.COM on Unsplash

第二,校內的各種工讀、實習。因為抵達雙城的時間早,沒啥事情做,在亂逛校園時,常看到各處室在徵人,之後也知道校內人力資源的徵才網站。我隔兩三天會進網站看看有沒有適合的職缺。我自己設定的條件有三:

(1) 時數彈性,明大規定學生一周打工不能超過20小時,暑假不能超過40小時,但因為學分數多,我大致鎖定的是周時數10~12小時的,或是可以和雇主討論時數的職位。

(2) 延續性彈性,有些工作會要求要到秋季繼續做,這種我會看JD是否可以彈性的協議或是能調整,以應對秋季的課程。

(3) 工作內容,這個就和找正式工作一樣,徵才網站上大多是庶務和坐辦公室的工作,這種看似簡單,其實他們要求都爆高,除了要流利的英文、溝通能力,多半也會要求在大學時也要有在美國校園辦公室打工的經驗,這種我一個國際學生根本不可能。我大多都鎖定和分析有關的工作,希望這份工作能創造一些價值,不管是對雇主還是我本身。很幸運的,偶爾還是會出現一些分析助理,或是社群分析的職位。而我現在即將上工的,就是要協助校內的某機構分析社群的資料,並且提供決策建議。

三、應徵流程分享

整個過程我只丟了一個職缺,即在前面講的,社群分析師的實習。流程不長,但還是簡單記錄在這。

(1) 履歷和Cover Letter:對於職缺有興趣者,只能透過明大的徵才網站投遞履歷。履歷是必須,cover letter是選擇性。但我是兩個都有上傳。履歷是用之前申請學校的那份,因為裡面的經驗已經很符合職缺的要求,我有三年網站分析和社群分析的經驗,經手過分析粉絲團人數也比這個職缺指定的粉絲團人數多很多,比較不足的是推特分析的經驗,而這部分我有在cover letter裡面強調我的學習能力。

Cover letter則放了為什麼我適合這個職缺,故事性的說明我之前達到的成績,也強調我是MSBA的學生,相信隨著程式工具逐漸上手,可以加深分析的深度。

(2) 面試:在投遞履歷三天後收到單位教授的來信,很快約了面試的時間。我在面試前做了些額外的準備,主要是把過往的分析儀表板整理印出來,還有我依據他們社群(粉絲團、推特、Youtube)的現況擬定一份目標、分析策略和夏季時程的投影片,在面試時就和他們溝通說,這是我希望在夏天完成的目標,他們也問了我認為的各社群指標,因為有做功課,所以比較能回答。過程中也討論時數的問題,發現他們允許在家工作,這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啊!

最後也順利的拿到這個工作。比較特別的是,未來的老闆希望我提供一份推薦人文件,以證明信用,這好像是校內工作的標準流程,但因我的推薦人都在台灣,花費時間比較長,最後他們就決定不需要看推薦信,就讓我直接上工。

整個投遞到面試流程短短一個禮拜就完成了,和主管們聊天的過程中,也發現他們很渴望資料分析能協助他們做決策,也蠻開心自己過去的經驗可以在這份工作上創造一些價值,很類似之前在鉅亨網做的數位轉型,怎麼讓資料更簡單易懂、更能協助決策。

四、申請社會安全碼前、中、後的流程分享

由於我需要社會安全碼才能上工、設定轉帳帳戶等手續,所以在面試之後花了些時間溝通行政手續和錄取事宜,但好在老闆有相關經驗(應該在校內的雇主都有錄用國際學生的經驗,所以他們應該很知道流程怎麼做),整個過程進行的很順利,而國際學生事務處手冊上也有相關指引。

以下是在前往社會安全局前需要備齊的文件:(以F1學生為例)

(1) F1學生校內工作申請表:是由雇主單位用含有單位抬頭的紙印出來。雇主撰寫第一部分,第二部份得在雇主撰寫完之後,拿到國際學生事務處簽名蓋章。這張表我老闆在面試完兩天後就幫我完成了,我去拿的時候就順便拿了錄取通知書。

(2) 錄取通知書:上面會標明最高時數、時薪、在辦公室最短工時、權利義務等事項。是我在美國第一張聘書 :) <=== 這在面試時也沒有用到。

(3) I20:學校在申請美簽時寄給我們的。

(4) I94入境證明:這個要去國土安全局的I94網站上自己列印。就點擊-GET MOST RECENT I94就可以了,輸入護照生日等資訊就可以印了。這份證明對於辦理州民證也是需要的!(同學說的)

(5) 護照

(6) 第二份含有生日的證明:這個非常模糊,手冊上寫說可以是駕照或是學生證+含有生日的成績單。因為我沒有美國本地駕照,也沒有美國的成績單(我才剛來),所以我帶著大學的英文成績單,但這份最後在社會安全碼面試時並沒有用到。

(7) 填寫完成的社會安全卡申請表:可以從網站上下載下來,要用黑筆填寫,網路上有很多填寫教學,我就不多講,這份也能當場在社會安全局填寫。

前往社會安全局面試、申請

明尼阿波利斯的社會安全局在Chicago Ave.附近,因為我人生地不熟(來美國後跑很少地方,整個被作業淹沒),也怕我身上帶著重要文件不安全,我就第一次用我手機的Lyft搭車(共噴了15刀)。

社會安全局小小的,進去需要拿下包包和拖掉皮帶安檢,週五下午的人特別多,網路上是建議可以周一到周四的早上去,人會較少。我是沒有社會安全碼的申請者,抽取相對應的號碼牌,我前面大概有十個人,等了四十分鐘。

“Three businesswomen talking at a white table” by Tim Gouw on Unsplash

被叫到號碼後,拿著相關文件,進到很像美簽面試的空間,把文件遞給行政人員,他們鍵完資料,確認地址後,會給你一張收據,收據要收好,之後還會用到,而社會安全卡會在兩周內以平信寄到公寓信箱。

安全局面試之後

面試完流程還沒結束,要帶著I20、I94、 護照、社會安全卡(如果沒收到,就帶那張收據),前往Payroll Office完成I9表格。

前往Payroll Office需要提前一天預約,從商學院過去走路大概要十五分鐘,他是在校園外、西岸,往市區的方向走。我那天過去還下雨,整個超狼狽。填寫資料大概花了半小時左右。行政人員會把資料鍵入系統裡面,I9表格完成後才能在春天時繳稅,也才能正式收到薪水。

結束和Payroll Office的約之前,他給了我一份文件,說要交給雇主,唯有這樣雇主才能在系統裡面開設工作時數填寫和直接匯款的區塊給工作者。因此我又跑到東岸交付文件,大概等了兩個工作天之後,我的系統區塊才出現,我才能正式申報工作時數。

最後的最後,當社會安全卡寄到時,要拿去給雇主看,才是完成了整個流程。

五、小結

以上就是整個心路歷程啦,從開始隨興看一些職缺到最後申請完可以正式上工大概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過程中碰到很多困惑和麻煩的地方,幸運的是在行政手續上只要願意提早準備和詢問就能在時間內完成,減少很多不效率的可能。(美國公家單位真的超早下班 :[ )

也開始慢慢體會朋友E所說,在美國真的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自己查、自己勇敢去問、自己爭取,自己走過一遭也才經驗到了一些不可名狀的什麼。也才真的認知到,一個身分、一張卡是這麼的難,對於國際學生的接受度範疇也有限,探到了一些底線後,慢慢丈量、慢慢調整期待吧!

總之就要開始工作啦!希望可以做出一些屌屌的分析,讓這個夏天被塞得滿滿的! (奇怪的結論)

## 看完如果覺得實用,記得幫我在這篇文章旁邊多按幾次鼓掌按鈕喔!

--

--

Henry Feng

Sr. Data Scientist | UMN MSBA | Medium List: https://pse.is/SGEXZ | 諮詢服務: https://tinyurl.com/3h3uhmk7 | Podcast: 商業分析眨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