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商業分析眨眨眼的回歸與下一步
想用這篇文章記錄停更已久的Podcast「商業分析眨眨眼」重新開始錄製的心路歷程和透過文字提醒自己這次對於內容產製的堅持要久一點。
停更原因
簡單來說就是倦了。我是在2021年五月播出第二季的最後一集。那時候剛好是我從亞馬遜工作和協助我升職的第一個組別轉入Alexa Music,有種新人新氣象的目不暇給,想要在新的組別求表現、學習與成長;隨著在新組專案的推進,也發現自己對於職涯的想像和工作強度的要求在Alexa並無法給予我對應的力度,而同時我綠卡辦理的焦慮隨著經濟情況的不明朗益發擴大,所以沒有辦法把持相對健康和安放的心態去產出內容了,所以就一路拖到我拿到綠卡、再次轉到另一個組別,繼續新一輪的職涯追逐和學習。
回看這兩年,除了Podcast停止錄製,筆耕也少了許多,除了心態隨著大環境與工作的緊繃,也發現持續的輸出已經把我認為內容對於我讀者/觀眾的效度發會到最大/將近榨乾。我知道我的讀者群從我的文章中得到許多「申請美國商業分析研究所」和「在商業分析研究所如何在美求職」的建議和方向,但這方面的題材能碰觸到的基本上都已經詳盡的在我的寫作中展現了,在多寫一點都會落入炒冷飯的嫌疑。而我在亞馬遜作為分析師的工作體驗能喜歡和受用的讀者少了許多:其一是每間公司的分析環境文化和技能點大不相同;其二是能真正留在美國就業的讀者相較於想要來美求學和求職的數量本來就相差懸殊,這些原因讓我對於「寫作輸出」這件事情開始興趣缺缺。
回歸聲音與書寫的種種考量
那為什麼在暫停產出兩年後,我想要重拾Podcast的製作和慢慢又開始寫作了呢?
第一、工作上有了新的刺激和學習。去年轉入現在這個組別後,開始了漫長轉換工種的道路和努力,也算是踉踉蹌蹌,我開始對於資料分析與科學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和做事情的方式,學習到很多東西,讓我有了新的經驗輸入,因此某程度上喚起我的分享魂。
第二、經濟環境的劇烈變動、身分的鬆綁與知識變現的初試。如大家在去年年中以來親歷或是耳聞到的,美國科技業一波波的裁員潮席捲,我們部門在今年五月也被波及,雖然最後有驚無險安全下庄,但也逼迫我去開始思考「打工的本質」和「業外永續的收入來源」,我深受在美國或近或遠的朋友啟發,他們有的出書、有的開課,讓我有種「我應該也可以吧」的內心激昂,加上在美身分問題已經不用過於擔心,我從年中開始就已經開始擘劃如何重新提起筆和拿起麥克風做全新的內容,我以前還很害怕說會不會被讀者或是聽眾嫌棄市儈,但我始終在做心理建設、培養自信說我的內容與分享的事物絕對有這個價值。
關於新一季的商業分析眨眨眼
我從第一二季的節目製作中了解到我是一個會用訪談和問題偽裝自己的人,我還算會是提問跟垂釣他人的經歷,但隱身在麥克風後的我是一個敏感內向、講話結結巴巴、充滿冗詞贅字、無法好好用中文表達個人觀點的人格。我想得很多,但當要轉譯成口語表達卻常常卡頓。因此這一季「個人秀」的選擇像是把自己推出來一點點,也是自我摸索一個可以較永續發展的主題 — — 用商業分析的視角聊我感興趣的公司,某程度獲得眾多Podcast強者和前輩的啟發,像是曼報、矽谷輕鬆談、M觀點等等。在類似的路徑上想走出屬於個人的風格節奏與獨特性。
同時去深入瞭解這些公司也對於我職涯下一步百利而無一害,我常常跟來找我諮詢的商業分析研究所學弟妹說,要好好了解美國的產業和自己適合的位子,那我就來弄真格的,把每間公司從裡到外翻了個遍,看歷史、分析的職缺、財報和策略,幫自己也幫聽眾找到己身技能與公司的甜蜜點。
除了公司分析外,我應該也會偶爾穿插我工作上的學習和職涯上的學習,讓嚴肅的主題外多一點輕鬆的分享,我期待這次的Podcast能夠更永續的走下去,我也會努力模組化和優化製作的流程,讓自己的內耗少點、聽眾也可以從我的分享和故事中帶走一些有趣的視野吧!
快追蹤訂閱Apple Podcast / Spotify Podcast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