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國搬家回顧:西岸到東岸的旅程
2024年的四月十一日,我扛著三個大中小的行李箱,和我在西雅圖的家告別,從西雅圖的塔科瑪機場飛行五個多小時,降落紐約甘迺迪機場,從一個西岸的居民正式變成東岸的大紐約裡面的小住民。
這是我在美國將近六年的生命裡,久違的巨大轉換。之前從明尼蘇達畢業搬到西雅圖,是一切從簡的,一年研究所的學習與生活並沒有遺留太多非帶不走的物件,但我在西雅圖已經住了快五年,有了自己的房子、放在房子裡面以緩慢速度佔據空間的大小物品,這次的轉換於我的生命經驗異常顯著,我很幸運的在「職涯」與「地點」兩個項目的轉變中,只有後者的傾軋,很難想像很多美國人因為工作的關係跨洲、跨城市的遷徙,那樣的心理負擔多大。還是在同公司、同一個組別,只是換了地點,而在紐約有更多跟我要好的同事和朋友可以在辦公室與城市裡接住我的焦慮和剛搬來的手忙腳亂,讓我無縫的銜接上大紐約的生活。
為什麼想要搬到紐約呢?我已經自我說服跟歸納出自洽的答案了!動心起念應該就是從內轉到公司現在這個組別開始吧!老闆在紐約、同事在紐約、常常合作的工程師也在紐約;我一直在內心畫那個靶,想著只要我成功轉職成資料科學家,某程度就代表老闆對我的信任已然形成,我過來紐約短期內應該不會被一些莫名的理由開刀了吧!從去年十月轉職成功後,遷移的計畫便提上了日程,等著2023年結束(省去報稅的麻煩),等著2024年初從台灣投票和旅遊返美,再給自己一個半月的時間按部就班做搬家的各種準備,訂了4/11的單程票,一切就飛速運轉起來了!
紐約還有其他吸引我的魅力嗎?當然有。對於不會開車的我,城市感帶來很大的救贖(雖然我今年設定了目標要真正在美國上路);有更多我聊得來的、可企及的朋友;(如果最後不幸的還是沒有朋友)我可以隱身於城市裡面,自娛娛人、活得自在、做各種我在西雅圖無法在白天黑夜做的事情:舉凡舞台劇、脫口秀、展覽、抑或只是探索街區觀察人群;更常飛航去歐洲旅行;或是在這個大雜燴裡跟一兩個有著創業夢的好友孵育夢想,實踐或許比較難走的美國夢,看看資本主義走到極致後不一樣的風景!
因此,我把紐約遷移設定成我2024年的S-team Goal(偏執且黑色幽默的挪用公司的目標架構)。整個第一季基本上就是戮力去達到這個目標。
在這個大目標的框架下,有許多瑣碎的細項要執行,我開了一個Notion頁面,將項目進行拆解,分成了To-Do/Doing/Done三個區塊,逐步填入細項。
幾個大區塊為:
- 西雅圖房子出租:包含找合適的仲介管理、修繕清潔、賣家具、水電網路費的結束。
- 找紐約的租房:包含找房、簽約、入住準備等等。
- 搬遷:打包、把裝箱的物品從西雅圖寄到紐約新居、丟掉大型垃圾、捐出一些帶不走的家電和居家用品、和在西雅圖為數不多的朋友道別。
- 一些與搬家無關但非做不可的小事:維持課程與諮詢的運作、報稅、寫作閱讀、線上分享的邀約。
有了細項的羅列,接下來就是用工具輔助項目的完成。列了一些在整個搬家過程中幫助我很多的產品與服務:
- 出租模組:用Task Rabbit和Thumbtack完成了很多修繕、修整樹木的工作;用Offer Up、Facebook Marketplace和公司內部Internal Slack Channel賣掉與送掉大部分的家具。
- 租房模組:沒有使用到太多軟體服務。
- 搬遷模組:公司內部的寄送服務(最後只寄了七個中型箱子,感覺上五年來的生活就濃縮在這幾卡紙箱裡面也是微妙)、西雅圖北區的Transfer Station則是丟掉垃圾的好地方、Good Will則可以收大部分小型的居家用品(小家電、鍋碗瓢盆、枕頭毯子衣物等)
- 其他雜項模組:今年仍然是用Turbo Tax報稅,希望結果一次通過且順暢。
划掉每個待辦清單的過程漫長且孤獨,有些項目彼此之間又有相依性,但一個半月的時間仍然算是成功的完成了將近九成五的待辦。最後能帶著三卡不重的行李箱登機飛往紐約也標誌著里程碑的達成吧!
最後想說可以簡單回顧這一路以來我覺得做得很好和有待加強的地方,跟完成這個S Goal的一些學習,執行一個簡單的Retro!同時也默默希望下一次的搬家是在美國大陸最後一次的鉅型遷移,這些學習再多用上一次我是不會抱怨的(笑)(但僅此再一次)。
- 改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改變和相信現狀就是你能擁有最好的一切:我很感謝去年十月轉換成資料科學家的自己不斷說服自我搬離西雅圖,雖然我的生活一切都很如常、很不錯,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在西雅圖建立的生活習慣,要毅然決然的離開這些慣習,是一個需要擁有巨大勇氣去擁抱且接納的改變,我也曾經落入為什麼不繼續在這個舒適圈安家與生活的自我辯證,但來紐約兩周後,我很慶幸做了這樣的決定!這兩年來接觸到很多來找我諮詢的人,大家都對於改變職涯方向、拋下台灣或是在美國某地建立很久的人脈、經驗有很多未知的恐懼,因此屈就於現況半吊子或是痛苦的生活,因為人往往害怕改變,但這次的經驗告訴我,只要你有充足的準備且經過精準計算的風險評估,最後可怕的就只剩那個不願去改變的自己了。
- 屈就與懶惰相生,生活還是要留有一絲餘裕與屈就對抗:在準備搬遷事宜的最後兩個月,我把家裡各個空間大大小小的損壞按步就班請人來維修。像是我廚房的水龍頭已經漏水漏了將近八九個月,我過去的解決方案就是在櫥櫃裡面放著一個臉盆承接那些漏水、洗碗也只能屈就於微弱的水量;還有洗碗機的堵塞,甚至是從我買這棟房子,房屋檢查就已經指出的問題,我也是拖到我搬離的最後幾周才處理,當初還想說要不要乾脆花錢買一台新的算了。然而,在請來TaskRabbit上面的水電工過來半天後,換了新的水龍頭、洗碗機開始無礙的運轉,我體驗著冰涼且充足的水流,望著窗外發楞,我才在想,明明就是一個預約、請人來修繕的簡單動作,為什麼我要屈就自己這麼久呢?無非就是做為人的惰性吧!我可以把我生活缺乏自理的事實歸納給那個始終在追求職涯、始終在排計畫與優化行程的自我,但我在生活外的勤奮卻導致對於有餘裕生活的懶惰,還是要試著讓自己在可以躺平的時候躺平一點,然後不要這麼能忍受了,還是要找回那個對於生活不便,可以大聲嚷嚷然後起身去想方法解決的人!
- 通道、地點、渠道、Place、Channel:這是賣家具的感悟,搬家或許是一個科技工作者把自己放置在最接近市場(Marketplace)的時候吧(也是有最多現金交易的時候)!如何透過合理的訂價把不要的東西賣出和送出,很多時候的決勝點是能不能在對的渠道找到一群有需求的消費者。不管是FB Marketplace、Offerup、Wechat社群、公司內部的Slack Channel,能集結高品質「買家」的「地點」是難能可貴的!來紐約後,偶爾在思考自己的產品策略時候,也會在想哪裡會有喜歡我服務的「高品質買家」、哪個Channel可以讓我吸引到這些人過來呢?
- 論開車技術與交友的重要性(?!):在搬家的最後一個月,見了多年沒見(但有些其實沒有住很遠)的朋友們,感謝願意在我離開西雅圖前,聽到我要搬走,還能不辭辛勞到訪和我吃一頓飯,話西雅圖家常的朋朋們!也謝謝你們願意包容我用「即將要搬家」的緣由,開車甚至搭機來我家附近與我相聚。我也著實深刻體會在紐約外的州與城市,開車還是一個必然。這或許也是某種四五年來的屈就與懶惰,我選擇了一條沒有車還是能有基本生活條件的路線 — — 在西雅圖這個沒車可能會很慘烈的城。我也深刻體認到,如果我還要繼續在美國生活個三五年、如果我想要達到真正的自由、如果我想要企及不麻煩別人且不用忍受被別人評價的人生,我還是要學會自己開車上路!好在我今年已經釘上這個目標在我的板板上了,就等一切就緒,我會保上全險、租上有後視系統的現代車款、繫上安全帶、開出紐約!也算是搬家帶來給我很深刻且痛的領悟吧!
寫完這篇文章的時間是4/28/2024,我在公司布萊恩公園附近的新辦公室落筆寫下最後一個段落的領悟。來紐約已經不偏不倚的兩周,春寒料峭即將過去,頂窗的陽光明燦燦的灑落,五月即將開展。雖然還有很多待辦事項仍明確羅列在記事本上,有關乎生意的、職涯的、西雅圖未竟的、紐約現在進行中的,我仍然新鮮且微微感動這個城市每天給我的能量,半推半就地想讓我小跑步起來,有時候走進一個街區的轉折,我會貪婪地看著半新半老建築堆砌的稜角與線條,不敢相信地運轉著思維:我真的到紐約了,真的到這座城市生活了!那就把接下來的2024、2025、2026,踏實體驗接下來未知的隨興過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