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回顧:鴨子划水、前進三步倒退兩步的一年

Henry Feng
Jan 1, 2024

--

前言

漸漸發現我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對於一些偶爾在網路上看見、遺落、撿拾起來的道理不證自明。像是人是健忘的:群眾忘記疫情的結束其實只在一年多前、孕婦忘記分娩的疼痛、我忘記為什麼2021、2022年沒有留下文字的回顧。或許是因為人是適應的生物:習慣了戴口罩與保持距離、習慣新生兒的笑容與哭泣、習慣接受自己的生活浮淺和沒有漣漪、習慣日子偷偷溜走。

我的手機上有兩個計時器,一個是紀錄我來美國的時間,現在累計至五年七個月;另一個是接下來一些里程碑的倒數計時,像是回台灣、未來的某次旅行等等。五年七個月已經大於一個大學的時長了,在異國生活也累積很多的慣習,心態上也有蠻多調整與改變,也漸漸淡忘在島嶼的生活,慢慢長出一個三十代、鐵定在每次回到島嶼就會格格不入的樣子。

所以還是決定久違的回顧一下二三年度好了!用文字說服自己去坦然接受自己的失敗、停滯、變異與安靜,畢竟還是要用這份磨礪過的軀體與腦袋繼續跟這個國家周旋,然後亦步亦趨地往前進與生活。

I. 職場:在裁員潮中學習漂浮

今年工作的主旋律即是與經濟下行和裁員共處,和裁員最接近的一刻是第二季,隨著裁員即將影響我們廣告大組的消息被紕漏,某程度上就進入了數饅頭的倒數日子。那陣子也是壓力最大的時候,有明顯體現出來壓力與工作表現呈現負相關,那個時候蠻多專案都卡關,一方面想著需要花更多時間推動分析和找到解方,身體另一方面卻呈現出軟爛的姿態,想著都可能被裁員了,何必花額外的時間,而如此心理與身理互相打架的狀態持續到結果公布 — 安全下庄。裁員潮一波一波也證明人會習慣麻木,網路論壇和社群裡的震驚隨著各大公司消息的輪番釋出很快就被迫或是自然而然的處變不驚起來,彷彿大家已經接受這樣的日常,大家已經習慣於Linkedin上裁員找工的投石問路,但大家已經不會費心去想每位個體後面代表的是一個家庭或是一個美國夢的殞落。

裁員結果揭曉後一路到年底,我慢慢感受到自己的轉變,同時也是多個因素加乘,像是工作的內容、對於美國經濟的觀察、身分的壓力緩解,我開始容許並接受「工作並非我在美生活的全部」這件事實。「原來裁員如此迫近」挺有效的讓我與工作本身產生某種健康的疏離,開始慢慢放下「非工作不可」的精神偏執(至於要如何填塞不工作的時間是另外一個課題了),這也是我在美國五年以來,第一次意識到我也需要去餵養充實那個工作時間之外的我 — — 好事一件。

在十月底也少數達到我2023年初給自己訂立的目標:完成職涯上的轉換,有興趣的可以看前一篇。而轉換完成又讓我走入到一個「目標缺失」的真空,再次強化「工作並非全部」的認知。雖然有時候在工作發呆的空檔,那個責任心強、欲提列罪惡感的自我會時不時的出現,但我也會刻意的幫那個想要躺平的自我留一下位置,有耐心的告訴站在對立面的自我,休息一下、放慢步伐真的沒有關係。

II. 涉水而過諮詢與教育

從研究所畢業後到現在,一直都半吊子地經營自己的諮詢和職涯教育的小副業。2022年底租客搬走時還許下宏願希望諮詢所得可以打平租客離開的損失,但這個財務目標到今年底是正式宣告失敗了。今年副業的經營是守成大於創新,維持學校的諮詢服務、讓個人諮詢網站隱身在眾多文章中等待有緣人發現,都是微薄的收入進帳,雖然說流程上多已經了然於心,但還是缺乏一個明確的動力去思考如何規模化和更有效地開發客源,這也是歸咎於內容產製上持續的瓶頸,但在接觸很多學生和求職者後,我還是深刻地認知到我是很喜歡諮詢跟對人提供幫助的,是我有極大熱情投注的事業,我提供的建議與付出的時間絕對有值得使用者付費購買,或許缺乏的真的是多一點心眼和更刻意練習,把這門生意真正做大起來。

今年也幫助一個台灣的教育平台開發課程,算是一個全新的嘗試,過程漫長且沒有回聲,完全隱身在幕後做課程的修訂增刪,且沒有得到實質的學生反饋。這也讓我意識到「職業教育」是一塊很大的餅,已經有很多先進者瓜分掉大多數,但即使吃剩下的殘渣,仍有機會可以走得很遠。太多台灣人會願意為了「海外」來的「資訊落差」而付費,我今年花了很多時間在自我辯證與心理建設這樣做的道德性命題,但到頭來這些只讓我裹足不前,起碼今年這樣的嘗試有讓我摸到「一個課程」的難度和辛苦的框架,希望明年真正可以打造出一個我自己的課程,我得以觸碰到線上教育產業的某些邊界吧!

III. 攀岩是在垂直的海洋裡乘浪而行

2023年我很自豪於開始且盡量維持每周都去攀岩的習慣,很幸運家附近有公車可及的岩場,人不多且充滿足夠的挑戰。攀岩真的可以算是我熱愛且願意持之以恆去精進的運動了,開心來美國五年,總算找到一個便宜、不受季節綁定、又能緩慢錘鍊身體的嗜好!甚至在今年去紐約短住的時候,也腦衝辦了一個月當地的攀岩場會員,能透過一項運動去一窺當地人的社群對我來說是全新的體驗。

我也從攀岩學到很多,它讓我學習去等待和接受時光無形賦予的水到渠成。我現在的程度持續卡關在第二到第四等之間,上身的肌肉與下半身的力道時而前進時而倒退,如果我無法爬上一條路線,這代表身體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和肌肉記憶,我不管怎麼逼迫自己都無法達成,我只能繼續一遍遍的爬著我功克過的路線或是推進該線路卡觀的進度,而在未來的某一次攀爬,我總有機會可以爬上終點。這也讓我在工作生活卡關時有心境上的調整,過去我會因為停滯而焦慮,但因為攀岩,我漸漸知道大多數的停滯只是因為我的精神和肉身沒有準備好,這時候我應該要回去做基礎的練習或是讓時間經過,過了一段時間再重返,問題或許會因為無形中調整後的自我狀態而得到解答。

IV. 我的旅行元年:搭上飛機即是往未知遠航

隨著疫情解封,今年最大的里程碑與轉變應該是旅行在我生活的比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想想三十歲以前的我,因為在台灣求學工作要存錢出國讀書、來美國前四年被求職、身分焦慮與疫情多重夾殺,每年搭飛機出國的次數至多一次,有時甚至根本沒有旅遊計畫。而在美第五年,總算有較充裕的財務準備和時間到處去玩,我像是被解除門禁的孩童,同時期待每次離家,但又會瞻前顧後與過度準備。我仍然處在一個旅行者的新手村階段,會有很多的規劃,少了彈性和輕鬆,但隨著次數變多,我也開始學著擁抱偶發的衝動和突如其來的意外,並且接受這就是旅行的本質。

一月的時候在紐約待了將近一個月,短租在朋友長島市的公寓,試著臨摹紐約人在冬日的生活,也為明年真正遷移至紐約做預演。也去華盛頓拜訪朋友,過了一個頗有人情味的農曆新年。

五月悄聲無息的回到台灣給老媽母親節驚喜,同時慶祝老爸的六十歲生日,也在日本東京度過美好的生日。

七月又去紐約出差一周,在出差結束後快閃倫敦看舞台劇渺小一生,算是人生第一次為了一個特定的理由旅行,超級值得,我期待未來能擁抱更多這樣的衝動,或許是下一場舞台劇、音樂劇、演唱會,甚至是為了某項運動而旅行。

九月再次去紐約待了三周的時間,這次短租朋友在地獄廚房的公寓,又是一次觀摩之旅,對於居住和生活在紐約的想像逐漸成形,試著在這個半生不熟的城市裡刻意豢養更多「習慣」,也趁勞工節假期去了一趟波士頓,期待未來去紐約生活後可以三不五時去採點東岸的各個城市。

十一月感恩節總算圓了去葡萄牙的夢。嘴上嚷著拿到身分後第一個想落地歐洲的國家就是葡萄牙,但去年底因為里斯本淹水取消行程,在今年才實現對自己的犒賞。葡萄牙和我想像的相距不遠,里斯本和波多是我小時候記憶中歐洲城市的輪廓和韻味。在美國待久了對於美、文化和食物的要求低落不少,到了葡萄牙我才意識到我對於撲面而來的歷史感和文化氣息有多麼懷念和渴望。

想必明年2024年會有更多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V. 內容產出:我凝視著深淵,它回望且不發一語

又是一個頗失敗的領域,今年繼續喪失對於做內容的熱忱與動力。總共只寫了八篇文章和兩集Podcast,沒有開展其他輕自媒體和影音的經營。我已經脫離2022年那個因為過度輸出、缺乏輸入而貧乏的時刻,今年更多的是偷懶與躺平,跟以上四點的前進呈現高度相關,或許是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想像產生質變,某程度也放下了對於寫作的偏執與要求,丟失「嚴以律己」的症頭。

我感覺要重新回到在寫作與創作上高產的我,勢必還是要等我真正走到某個覺醒的時區,今年姑且把它當作復健的過程,阿Q式的寬慰是起碼2023年相較於前一年(一篇文章、零集Podcast)的年化成長還是可觀的,我需要把我是一名寫作者的標籤重新氊上,因為我知道我是擅長且文字/內容能完整包裹不一樣的面向的我,不管是對於工作、副業還是生活,我需要文字把這些拼圖串聯起來。

VI. 在名為「關係」的泥潭裡隻身跋涉

今年仍在建立各種人際關係上裹足不前;仍隻身行走生活在西雅圖這個寂寥的城,內心已經從某程度上的抗拒事實,到緩慢接受這樣個性的我與一些實際的現狀,要在美國建立自己的交友圈十足挑戰,在2023下半年我漸漸說服自己不用花過多的心力去接受這樣的挑戰,像是認識新朋友、擴展交友圈、找到能一起完成某些很酷事情的戰友,在我眼裡,西雅圖的大多數人都已經形成無法突破的圈圈,而在圈圈裏面他們日夜跳舞與歌唱,我已經既定印象地認定我無法成為創造缺口打入圈圈的楔子了,那何必花費時間與精力呢?

我只能盲目期許2024能更好,或許紐約的空氣不會類似西雅圖稀薄,而多了一點煙火氣和可以允許雜質如我融入,然後在盲目相信的同時,我也要連哄帶騙自己多嘗試走入不同的群體,把封閉的自己慢慢一點點地打開吧!我內心仍然會有一絲沒來由的恐懼,慌亂的想著,會不會到頭來,在紐約的我仍是西雅圖的我,仍然孤身一人,或許明年的這個時候就會有一知半解的答案了吧,而透過外在環境的改變來逼迫自己改變並不可恥,人總是在渴望在無聊的日常中有新狀態開始的契機,如果不成功,那便繼續流浪,直到找到自己的圈為止了!

終於回顧

我仍以無可救藥的樂觀去相信我在未來某一年能說出「今年真是心滿意足的一年」,而到達那個境界,需要我所在這個國度的政經狀況、我職涯的階段與心理狀態分秒不差的同時抵達甜蜜的最優解。而我要做的就是不偏不倚地拔涉進各種彎路和泥淖,安然而出,在彎腰喘氣時回望,告訴自己這一趟趟的旅途值回票價。我更加意識到過去每個時期的我都是現今我為什麼做出/不做出這些選擇的層層累積,所以要對抗這些個人歷史的引力是艱難的,但2023讓我學到的一課就是「躺平、軟爛、停滯」並不可恥,因為只要還活著,只要乘著時間做出一些行動去對抗這些無以名狀的標的,我仍然有在前進,儘管踉蹌、儘管彳亍。

那就期待2024年吧!我相信會有很多雷同,但也會有一些些不同,而這一些些不同,就足夠讓我舉起步伐,小跑步起來了吧,是真的很久很久沒有跑步了呢!

--

--

Henry Feng
Henry Feng

Written by Henry Feng

Sr. Data Scientist | UMN MSBA | Medium List: https://pse.is/SGEXZ | 諮詢服務: https://tinyurl.com/3h3uhmk7 | Podcast: 商業分析眨眨眼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