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身為資料分析Mentor的經驗心得與輔導模式
這篇文章想要回顧和盤點過去我在資料分析/科學領域進行輔導的經驗,也想要系統化的把我現在和未來打算提供的職涯服務整理出來,同時也跟大家分享在不同情境的輔導過程中,我作為一個mentor,我如何在這個與諮詢者共享的這個時段裡面(可能是半小時、一小時甚至一年的長時間),傾聽、回答、給出建議。
Mentor為什麼重要?
我也是到美國後,才認識到mentor的重要性。從到明尼蘇達大學就讀商業分析研究所開始,接觸到的學長姊、到進亞馬遜後,一些資深前輩給予我在工作場域、升遷晉升的建議等。好的Mentor對我來說,除了是讓我問問題的對象外,他們更像是提供精準的排除法,告訴我甚麼樣的彎路沒有必要走,聰明選擇做對自己時間成本最有利的事情,進而花最小的力氣獲得潛在最大的回報,尤其是在美國生活初期,因為簽證限制的考量,時間是最不能浪費的資源。
他們也在無形中教我怎麼成為一個更好的mentor,當我在面對我輔導的對象時,我常常會去想,如果是我的mentor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他們會用怎麼樣的心態、口吻和切角回答這樣的問題,並且提供符合對象狀態的建議,在一次次的對談中,慢慢塑形出屬於我自己獨有但又是奠基於他們基石上的輔導風格。
我的輔導經驗與類型
單次輔導
輔導不重複人數:50+人
這是我接觸人數最多的輔導類型,主要是透過學校職涯中心的服務和我預約的在學學生、Sofasoda、和我自己個人提供的線上服務。輔導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職涯諮詢、美國研究所申請、求職答疑、修改履歷和面試練習等等。這個是所有輔導類型裡面最短、也較不易建立連結的輔導形式。
在這種場合中,我比較像是一張白紙進入到線上會議裡,聆聽諮詢對象的問題,援引我過去類似的經驗和較為成功的解決方案提供他們建議。如果是履歷修改和面試練習,我則有自己一套我認為好的履歷或是好的回答模式應該要怎麼樣,並且以較有架構的方式讓他們可以舉一反三的進行調整和後續的練習。由於輔導對象處在一個求職市場相對資訊不對稱的一方,我會盡我的努力把這個資訊落差弭平,最後他們可以帶著更多的自信與資訊繼續求職的旅程。
諮詢服務連結 >>>>
BA Mentorship Program (霸饅頭)
輔導不重複人數:5人
計畫總人數:20+人
霸饅頭是我和幾個也在資料分析領域深耕的夥伴一起創立的輔導計畫,對象包含在台灣想要申請美國研究所和在美國就讀數據分析相關研究所想要找美國工作的台灣人。整個計畫進行了兩屆,總共輔導了超過20個台灣同學。我自己是輔導了五個人,五位最後都有成功申請到美國的數據分析研究所或是找到美國的工作。
由於這個是不收費完全有導師自發志願參與的計畫,整個過程我們希望是由學生主導使用導師的資源,為期一年,每個月至少要和導師進行一次諮詢。由於是長期的導師導生的關係,很重要的就是看學生的自主性,有點像是打一場球賽的感覺,如果被輔導者較為積極主動,我作為mentor就會分享更多的資源和涉入更多輔導對象的決策過程並且給予建議,一來一往才能打出一場精采的球賽,而往往也是主動性較高的對象能跟我建立較良性和長久的關係,我也能作為一個較好的陪伴角色,替他們排除在申請路和求職路上的障礙跟聆聽他們的煩惱與焦慮。
因此,在霸饅頭的輔導過程中,問答和求職硬技能的練習變成是最基本的項目,長期的溝通和關係建立我覺得是這個過程中最寶貴雙方都有互惠到的額外加分點。
IB Day
輔導不重複人數:20人
我在2020年與2022年參與台大國企系系學會舉辦的IB Day,內容是帶一群大三大四、畢業兩年內的學弟妹用一年的時間去了解一個產業界,讓他們提前知道這個業界裡面的專業人士的工作內容和職涯發展大概會長甚麼樣子。
我很用心設計了課程,組成包含實務課程(主要是資料分析的各種技術細節)、職涯準備(履歷、面試分享)、產業界前輩分享和分組進行為期一年的資料分析專案,在正規課程外也有安排大大小小的一對一諮詢機會和專案查核點讓我有跟各組/個人對談的機會。
這對我來說是有別於單純職涯輔導的體驗了。我必須要有很高的主動性進行課程的設計、邀請講者和追蹤期末報告的進度,基本上就像是一個為期一年的大學學分。很像是我把我在這個分析業界工作的體驗和心得濃縮成短短的十幾堂課,強行打入學弟妹的腦中,由於是遠距的關係,很多時候會有點難確定到底學弟妹有沒有吸收,我基本上抱持著他們能聽進去一成,就能對他們接下來的職業選擇有一丁點幫助的心態在講課和分享。最後的目的是讓他們對於分析的職涯有正確的想像,讓他們知道說如果要踏上這樣的旅程,會有甚麼事情是該做跟不需要做甚麼額外的事情也可以達到他們理想的目標。
公司裡面的Mentorship
輔導不重複人數:3–5人
除了職涯諮詢和分享資料分析業界的最佳路徑之外,我在公司內也或多或少有輔導較為junior分析師的經驗。大多時候比較像是對方透過某些管道知道我這個人(可能是medium或是我剛好是大組裡面唯一的資深分析師),進而聯繫上有了coffee chat,進而發展出較長期,偶爾會聊聊彼此現況跟要怎麼在公司爬梯子或是精進自我的討論和互動。
這種的輔導模式也是經驗分享為主,聆聽和同理為輔。對方可能有一個升職的想法卡住了,或是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上創造較大的影響力,或是不知道怎麼跟同事互動,甚至是不知道如何拒絕同事無理的要求。因為都是在同公司同樣的職位,作為一個較資深的分析師,我會分享我的解決方法或是策略,讓他們可以參考,進而有所對應的行動,也會給他們建議說或許做甚麼樣的專案類型,可以創造的潛在影響力較大,能提高更多的能見度等等。
小結
我不敢說自己是一個多專業的mentor,但我在數量上絕對有輔導過很多人,也有累積了相當充分的輔導經驗,也從中學到很多跟歸結出很多優化過的建議和成功路徑,也希望閱讀這篇文章的大家,在分析職涯的路途中,都能找到能一起成長的mentor,甚至在累積經驗後,也願意站出來,幫助更多想要踏入這個領域的新鮮人。
工商時間
最後,我在今年決定開展Career Coach的服務,我將開展為期一年的陪伴式諮詢服務,針對在美國就讀商業分析研究所的對象,幫助你們可以在2024年畢業前後,成功拿到美國資料分析領域的正職機會,我將只開放六個名額,歡迎來信(careerserviceba@gmail.com)諮詢服務內容與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