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mazon一年了,接下來,請繼續指教了!

Henry Feng
11 min readJul 5, 2020

--

前一陣子過完生日,步入28歲,而7/1,也就是前幾天,看著內部公司內網我的職缺頁面上從月加上日的組合,多了年的單位,也正式標註我在美國的亞馬遜就職、打滾、跌倒又爬起來前進的日子跨過了365個日月。這一年,英文有變好一些、SQL寫得順暢了些、Excel更熟練、也胖了點、蒼老了一許、話或許也變少了點,而不知道的是:有沒有成長多一點、世故些許、更快樂點、或是離我理想中大人的樣子更靠近一點。

如果將我讀研打工做研究助理的日子計入,出社會工作也滿五年,可以在LinkedIn上標註:Henry has 5-year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 business analytics and data science,但現在的能力與視野真的能襯這句話嗎?這也是我在滿周年的這幾天不斷思索的!

還記得在去年三四月準備亞馬遜面試的時候,看了一篇也是在亞馬遜任職、擔任UX Designer的台灣前輩的Medium文章(連結放在下面),他回顧了在亞馬遜工作三年的心得,那時候讀起來懵懂,但現在我在亞馬遜跨了一個年,裡面很多的體悟有些真實地感受到了,有些則是擦邊球、並不深刻,而今天這篇就是我專屬的回顧,在跌跌撞撞一年後,的確有悟出了一些有關於「職場/職涯」無以名狀的哲學,想把它們真切地記錄下來,或許不會是像我之前撰寫有關求職、求學的「實用型乾貨」,但或許有在工作的人得以迴響出相近的共鳴。

我很感謝去年彼時幫助我進亞馬遜的貴人們,而這些體悟也是我在台灣三年不曾有過的感受與震撼,或許是美國的環境與職場、或許是亞馬遜身為一個全球性企業的變動生態、或許是我年齡到了,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能有這些學習與對自身的反思,能記錄下來總是好的!

Photo by Daniel Eledut on Unsplash

第一部:體悟

一、 擁抱變動與隨機,學習處變不驚

為什麼把這個放在第一個感受呢?因為這是我進亞馬遜的第一堂課。進公司時,照理說主管應該會給新鮮人一個launch plan和launch buddy,但我都沒有,我的第一個變動,是變成我組上同事的下屬,我進公司兩周就換了呈報的對象(AKA老闆),而在三個月後,我的這個新主管就離職跳槽了,我又再度被切到另外一個組,有了第三個主管,但其實做的事情始終是一樣、配合支援同樣的產品組。

當別的新進職員能好好的打底、摸索和與不同的同事開會了解組織時,我第二個新主管立刻把他所有關乎報表的工作給我,我得立刻接手、沒有半刻用來適應的空檔,而接下他的工作就是我的Launch Plan。

我那時候壓力極大,每天都擔心害怕自己沒有達到要求被炒魷魚。然而現在回望,我很感謝那時候的我有撐下來。換到我現在的主管後,一切慢慢好轉,或許是因為前三個月死命地加班,我變成組上相對理解業務與資料的人,開始得以分配輕重緩急,並且與主管重新順過相對張弛有度的工作流程。

其實在亞馬遜裡面,或是說在美國的職場,變動是很家常便飯的事情,亞馬遜裡面鼓勵換組、組的整併、移轉都極為正常。我入職後兵荒馬亂的三個月,那樣的震撼教育是我在台灣工作時很少感受到的,但也因為在異國,對於變動的震撼一開始被放大許多,但現在回望,我或許會小小的、溫和的訕笑過去的我,當下想得太多,只要努力的做、努力的熟習手邊的業務和有持續的產出,我們身為新進人員和獨立的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我們只能擁抱與接受領導層的各種隨機與變動,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完成,這樣就夠了!

二、 有求於人時要努力讓雙方的利益一致,能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要吝惜伸出援手

這是我覺得在亞馬遜學到另一堂很深刻的一課。亞馬遜的組織很像一個個的小群落,每個組織都有各自要負責的範疇、業務和產品開發,但在一個涵蓋極大的Amazon.com穹頂之下,你不可能只把屬於你的小群落裡的事情做好,別人可能動了一些產品設定,或許就會影響到你組的產品績效,而身為一個資料分析師,我很多時候的工作是要去找可能位在另外一棟樓的同事,詢問資料源和怎麼正確的撈取資料。

然而,沒有人有義務要幫忙你,大家各自的事情都做不完了,為什麼要花額外的時間幫助一個組外的、對自己的職涯或是表現毫不會加分的對象呢?這種時候,要讓對方願意協助你會有些技巧,除了盡可能利用對方組的Office Hour、請主管協助提高事情的急迫性,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讓對方覺得你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在提問或是提出協助的要求時,額外多做一點功課,提出一些資料點 (畢竟我是商業分析師),告訴對方,如果你能協助我解決這個問題,不僅是我的任務能順利解決,在對方組上,這個問題的修復也可以帶來一些好處,可能是協助對方釐清了對方資料源的缺陷、可能是這個解方能帶來多少效率的提升、可能是協助他們了解到原來這個影響真的頗大,他們不得不解決以免影響到他們組的成效。以這種思維邏輯看待求助這件事情,會遠比自怨自艾、怨懟他人來的有效益且開心許多!

但幫助別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作為支援商業組少數幾個的商業分析師,我對口的產品經理、行銷經理、我自己的老闆加起來就超過十人,每個人都會有對於資料有需求的時候,經過一年,我的哲學就是只要是我能力可及或是時間許可,我就盡量會幫忙。畢竟是我的對口單位,透過舉手之勞的協助,能和他們彼此建立的是信任與之於我的口碑,在未來我需要他們協助時,看在我曾幫助他們的過往,他們也會比較有耐心提供我反饋。

而這樣的幫助也不僅僅只在於跟我支援的對口產品組,如果有隔壁組的同事、新進的資料分析師,如果可以我也會盡可能協助他們上手、回答資料的問題等等。或許和我的產品組有關,我負責的資料範疇極廣,我需要去了解產品的方方面面,從上游到下游,如果我能幫助到上游下游的同事,未來我有問題時,他們也會比較樂意替我解答問題和進行合作。

三、 懂得挑選戰場和戰友

這是UX Designer前輩列出的一個點,我也是在近期這幾個月比較有深刻的感受。在做了將近半年的報表、逐漸熟悉手邊的資料與業務之後,這就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課。報表是基礎,但身為一個資料分析師,只產出報表是無法提高能見度與影響力的,你要怎麼選擇想要深入研究的專案、產品和合作的對象就變成非常關鍵。

身為一個資料分析師,一定要去觀察與細細體會產品經理們著重的方向,並且能藉此提供深刻、可執行性的分析。有點像是一個槓桿吧,找到對的支點後,往下深掘,不要做無效、沒有閃光點的分析。亞馬遜是一個顧客導向的公司,我作為商業分析師,我的顧客除了我的老闆之外,還有使用我資料進行決策的對口產品經理們,唯有如此,才有機會可以讓自我的分析結果創造影響力,進而推進決策。

因此,在亞馬遜工作,絕對要當一個對於自我時間錙銖必較的人,當有人提出一些不能帶給整個組織太多效益的資料需求時,如果無法立刻給他、需要花很多時間處理,那就盡可能要將他排在比較下面的優先級,這樣的需求只有增強信任的功能,但無法帶來太多實質的自我成長與影響力。因此挑選好的專案與戰場真的是門超大的學問。

四、 累積信任是一場曠日廢時的馬拉松,但要打破信任卻是彈指之間

這是在前幾個月我經歷的一場極為深刻見骨的體悟,在前文有提過,由於我堅信不要吝惜伸出援手的原則,而且我製作報表的速度和處理需求的執行力蠻高的,在同事間的往來大家也是很信任我和對我有不錯的評價。但前幾個月我卻接連發生幾個資料上不該犯的失誤,造成資料的呈現失準,三番兩次被大老在會議上拿出來詢問,在其後也花了很多時間修改。

資料的謬誤和失準完全是資料分析師職涯的大忌,每一次的小錯誤,當被發現、指出來的時候,就是長久以來信任積累的快速崩解。累積信任很難、但要丟失卻很簡單,就像賺錢與花錢一樣 (有點爛的比喻,但的確如此)。

一個資料分析師要能很有自信、很精準無誤地呈現自己分析的數據資料,並且以其服人,這包含對於資料源的透徹了解、對於Query的準確明瞭、對於報表/視覺化的公式設定、還有最後檢核過程的一絲不苟,但這對我來說太難太難了,我知道我自己是一個高效的執行者,我對於呈現結果也有一定的偏執,這往往會造成我在核對與檢查時的粗心大意,而要如何拿捏細心與效率是我這年來,相信也是未來在亞馬遜的職涯最關鍵的功課之一。

第二部:期許與成長點

一、 永遠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目標

在亞馬遜一年,老實說,與我在讀研究所時期許的那個我很不一樣。我以為我能做很多產品分析、能做A/B Testing、能用Python建模和做很多資料科學的專案,但在這個組別裡面,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跑報表、寫SQL、搞Excel、解決一直進來的資料需求。

我有時候會想,我是不是離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資料科學家越來越遠了呢?但在最近幾個月,我開始慢慢轉換自己的思維,或許是因為疫情的緣故,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多;也可能是因為報表的產製在我的手下逐漸自動化、更有效率;也可能是老闆與我的商業組更加信任我且摸索出一個更順暢的合作模式,我開始有餘裕可以去開闢我自己的戰場,也真正開始嘗試一些我真的想要做的專案與分析模型。

雖然現在還沒有太多成果,只是初步的開始,但我也慢慢開始相信緣分與萬事萬物的水到渠成,沒有前九個月沒日沒夜的處理報表和資料源,我現在也不能很快的處理完資料的採集,進行一些有趣的分析;沒有與產品經理的往復來回,我也不能知道說這些戰場與分析題目是值得探索和可以帶來可能的影響力。「慢慢來最快」,或許沒辦法跟上其他人,但按照自己與合作對象的步調進行深入研究、進而學習,也是能到達不錯的終點吧!

很多時候,尤其最近目睹很多成功前輩的經驗,會不斷質疑自己是不是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走著,但其實那個目標一直在那,北極星可能會因為被雲朵遮住而無法看見、可能因為太忙於手邊瑣事而忘卻抬頭看天,但還是可以不斷的提醒自己,這是我擇、我愛、且我有成就感的事物,不斷鑽研、學習和推動,總有一天能離那個目標再更近一點。

二、 溝通溝通再溝通

這也是我在一年的工作旅程中,發現到自己的弱項與給自己的功課。

很多時候,當我要跟合作夥伴解釋我的數據表示、分析結果時,不知道是因為緊張還是英文不好,很難精準且有效地傳達我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我是一個商業分析師啊!不管我的報表做的多好看、資料多齊全,我沒有辦法當自己的擁護者和發聲者,大聲清楚地宣告我這份成果能為我的客戶帶來甚麼樣的價值,我還是個好的商業分析師嗎?我不能始終埋首於數字和資料,而與真正的商業價值脫節。

這對一個從台灣來的小夥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英文不是我的母語,我容易緊張的個性有比大學時好,但仍有待加強,尤其接下來一年,手邊有更多陌生領域的專案要進行研究,怎麼有效傳達給對口的產品經理,並且能讓分析落地是我需要琢磨和不斷錘鍊的!意識到這個問題挺好,估計要透過不斷的練習與對自己自信心的培養攻克這個弱項吧!

三、 在公司內找到好的Role Model與Mentor

最近BA Mentor在進行新一輪的招募,也當了幾個人的Mentor,不敢說自己稱職。在接下來一年,希望自己能更有勇氣、更輕鬆的去認識和我一樣資料領域工作的公司前輩們。其實,到目前為止,對自己的期許都是希望自己不要那麼目光如豆的埋頭分析,而是可以偶爾抬頭、讓自己分離出來的第三人稱,把自己搖醒,去觀照遠方的目標、缺乏的能力、以及更認識不同且厲害的個體們。

資料科學的世界很廣泛,我還是處於最原始、最初階的那個領域,對於其他的工具、資料們、分析方式與技巧和可以應用的範疇不甚了解,希望我可以透過認識其他厲害的商業分析師、資料科學家、Applied Scientist,看更廣大的世界和再次驗證自己多麼渺小和迫切的需要精進自我。

四、 嘗試領導與帶人

這也是我在新的一年很期待的!在這個組已經滿一年,對於組內的資料和亞馬遜的工作模式也逐漸熟稔,新的一年手邊也有幾個可預期的專案,希望有機會可以帶人一起完成有影響力的專案,並且逐漸摸清楚我自己的領導風格是怎樣。

之前在做吾讀有偶、製作了幾齣戲、現在佛系經營霸饅頭,感覺對於自己的領導風格的模樣有六七成的摸熟底細,但始終一直沒有在一個企業的環境內真正跟人合作,並不是那種層級上對下的領導,而是希望可以負責一個分析專案,成為一個專案的Lead,能帶著一兩個人完成任務。

第三部:回到隨機性

最近很喜歡隨機性的概念,前一陣子看到美國這麼公司裁員,也很擔心不知道能否在亞馬遜安然度過這個動盪的2020。在亞馬遜的這一年酸楚居多,很多迷惘都吸嚕呼嚕的吞下了,也知道自己沒有過得如想像中快樂或是順遂,疫情讓人孤獨也讓我重新學習更自在地與自己共處,但我還是很慶幸我選擇2018年來美國讀書、2019年選擇加入亞馬遜看我這輩子沒有看過的視野、2020年充滿變動,誰都不知道明天會如何,但我都感謝亞馬遜教會我這些哲學,不管去哪,我都能將這些所思所想好好地揣在懷中,信馬由韁地走下去。

--

--

Henry Feng
Henry Feng

Written by Henry Feng

Sr. Data Scientist | UMN MSBA | Medium List: https://pse.is/SGEXZ | 諮詢服務: https://tinyurl.com/3h3uhmk7 | Podcast: 商業分析眨眨眼

Responses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