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彼時書寫計畫] 第十一周:終於,第一個面試
學期已然過了一半,代表再過半個學期,我就會從研究所正式畢業。在讀著我的文字的你,有沒有開始緊鑼密鼓的面試人生了呢?沒有也沒有關係,遙想去年的第十一週,我才拿到我第一和第二個電話面試,而且還是新加坡的面試,當然不是說讀者如你應該把我當基準,如果你手中已經有幾個offer,恭喜你,你比去年的我走得還要飛快,但如果你像我一樣沒有半個面試機會,沒關係,穩扎穩打的修改、投遞履歷,將你的各種面試題精煉到如呼吸一樣自然,等機會來臨,你就能把握。
經歷過無傷大雅的期末考,我那時候應該是考砸了,這周幾個重點如地圖攤展在我眼前。
期末考結束代表下個新學期的開始,行事曆右半邊放著最後一個學期的課程,只剩下最後一堂課,我的實習會持續到我畢業,完整的一年。
這周也在處理報稅的事宜,畢竟實習還是有在領時薪,所以週一周二在學校把稅報完。
我也正式拿到我第一個面試機會了,嚴格來說是兩個,而且兩個都是海外新加坡的資料分析師職缺;分別是請同學和學妹協助我內推的旋轉拍賣和蝦皮。
旋轉拍賣是週四的晚上面試;蝦皮拍賣則是周日的晚上。如同我上一篇準備電話面試所述,在面試前,我嚴守著自己訂下的規矩,分別找了學長姊模擬練習。第一個面試來得促不及防,雖然沒有美國本土的面試機會來得讓人驚喜,但有接到面試就無形中代表著我履歷修改的方向應該是有步上正軌,所以焦慮不安的心有稍微得到一些安定與休息。
此外,這周同時也開始撰寫要內推Adobe和New York Times的文件。在這兩間公司的學長姐都分別鼓勵我以團隊產品分析師的角度思索怎麼進行產品分析的工作,由於我屬意的職缺都是他們可以直接把我的履歷和文件轉給老闆,因此花了額外的時間撰寫類似之前在Medium文章裡面寫過的分析架構文章;我等等也會在Medium獨立一篇分享我去年內推紐約時報產品分析職位我寫的分析架構短文讓大家參考。這個時候就會真的覺得更早之前建立好的人脈在一些特別的時間點真的能給予求職者如我很多的反饋。
這周也是我們ELP的期中成果分享,在經歷過那麼多面試的準備和求職的申請事宜,在時間的縫隙間不斷修改投影片跟最後能在客戶前分享第一階段的成果,整週無比充實。
當然也是持續跟學長姊打電話,這周和在Lending Club、Niantic、Verizon的學姊們通電話,一如既往,在透過通話與互動的過程裡,一次次的堅實想要去灣區的強烈渴望。
這周對我的美國求職來說是一個關鍵的轉折。漂浮的心開始落地,也算是正式開始求職的實驗。我過去這七八個月所累積的種種,將實際與面試碰撞,哪些有效、哪些無效始見分曉。